很纠结于《山海经》中的许多地名。今天又继续探究,并将这几天自认为找到的结果整理出来。
1.“浮玉之山,北望具区,东望诸毗。……苕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具区。”根据郭璞注,这是天目山,于是打开了手里最早的中国地图—1958年的中国地图集。在这里顺便要感谢一下东师的林师弟(北师博士)发给我地图,这下可是大有用处了!翻出浙江省非常详细的地形图,按图索骥,找到了具区(今太湖)。诸毗,有人解释为长江,其实不然,现今长江在太湖以北,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道会逐渐南偏(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规律为南左北右,赤道不偏),经过5000年左右,长江河道应该更偏南了,所以古时长江不可能在太湖以南。翻阅汉语词典,“诸”有一个解释为:某一范围的全体,相当于“众”,“毗”有“连接”之意,结合地图,站在天目山向东望去,会看到有许多河流连接在一起。所以“东望诸毗”应该更符合此意。“苕水”则可以和现在的“西苕溪”对上。如下图所示:
2.“大时之山……涔水出焉,北流于渭。清水出焉,南流注于汉水”。此处“渭”乃渭河,在渭河与汉水之间的山脉必是秦岭中的一座山峰了,有点像是太白山。
3.大时山往西320里“嶓冢之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水;水出焉,北流注于汤水……”据图,仍是在秦岭山脉,比较接近太阳山。
4.“高山……泾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渭”,此处该是六盘山了。
5.“龙首之山……苕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泾水”,仍然在六盘山。
由这两座山的位置描述看来,这些山峰的距离都不会太远。
6.“罢父之山,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图中显示,罢父山应为今日之熊耳山。
今日到此为止,下次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