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想走

文/肚子

7月10日下午,我和先生拜谒完桐城文庙后,准备再去游览“六尺巷”。


由于街巷交错,一时难于寻觅,我们便向当地人问路。一对老夫妻为我们热情指路,走了一段迂回,又问及一个戴眼镜的男孩,男孩本欲去书店看书,遇我们问路,便干脆说:“我带你们去吧!”

跟着男孩穿过一条巷,先生觉得方向不对,又问过路人,果真走错路了。

男孩此时汗已湿透全身,不好意思地说:“上次老师带我们去,我没怎么记路。”

于是我们往回返,恰好到了书店门口,我对男孩说:“谢谢你,我们可以自己去了,你赶紧看书去吧!”,男孩答应着走进了书店。




我和先生继续往前走着,忽听身后有人喊:“阿姨,还是我带你们去吧,恰好我要去书店看的书我都买回家了!”

一回头,嘿,还是那个男孩,看来是铁定要给我们带路了。

我们一边走一边聊,得知男孩的父母都是从事非遗工作“金镶玉”的,零八年的奥运火炬便是出自他们之手。

我们一起参观了“六尺巷”,男孩还为我和先生拍了合影,可惜把“六尺巷”的标牌距之于照片外了。




我问男孩:“知道蒲松龄吗?”

“就是那个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蒲松龄吗?”,男孩脱口而出,连标点符号都省了。

我说是的,蒲松龄是我们的老乡,等你去山东旅游的时候,我给你当导游。

男孩挺开心但很腼腆地点了点头。

游览完六尺巷,我们便和男孩再见了。看得出,男孩对我们有些不舍。


与男孩分手后,心里萌动着一种莫名的欢愉,我和先生走在街上,边走边亲昵着这充满了时尚气息的千年古城。




桐城,享有“文都”的盛誉,是“桐城派”的起源地,江淮文化圈的发祥地和集中地。

文化是桐城最具特质的资源,也是桐城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资源。

桐城派主盟文坛200多年,作家遍及全国,影响达于海外。

明清之际,大量世家大族迁入桐城,程朱理学发展鼎盛,尊儒重教风气盛行,“穷不丢书、富不丢猪”成为民间共识。

……




桐城,文化底蕴太深太厚,我和先生虽然是走马观花,但她那直击心灵的文化气息已经让我们感受得十分透彻,这是我们一路走来领略山水风光所不能比拟的,我们已经爱上了这座城市,还有那为我们带路的桐城后生——胖嘟嘟的男孩。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留下来陪它过个春夏秋冬……”

晚上,我和先生在享用桐城美食时,耳边竟响起了周华健的歌,再仔细一听,哪里有?分明是我的错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