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百班千人”的引领,在班上带着孩子们看课外书,这是第三期。
从报名开始,我就有些灰心丧气了。在琐碎繁多的工作中,带着学生们读课外书,一系列流程就挺费精神,实践以来,从种种现状中更感到找不准方向,看不到希望。
1. 要钱买书不容易
共读必定买书,买书必定花钱。
班上很多家长不愿意长期花钱支持孩子看课外书。
我小学时,找奶奶要过两次买书钱,都被骂了。虽然被骂,但钱总能要到手。拿着钱去买书时,我的心里充满了愧疚,觉得自己给本就不宽裕的家带来了麻烦。
在我现在教的班上,有孩子笑着用无奈的语气说:“我外婆不给我买书!”
有孩子回家要求买书后,家长给我发微信:“孩子回来说要买书,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有孩子没书可看了,他说:“妈妈说把上学期买的书再看一遍,才给我买新的。”
我在这些家长中,看到了我奶奶的影子。我可以想象孩子们回家要求买书时心中的忐忑,一如当年的我。
我后来再也没有问奶奶要钱买过课外书。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养成了想要什么都自己存钱买的习惯。我从上小学五年级开始,只要早饭在外面吃,我就会把早饭钱省下一半,有时候甚至是一大半(比如奶奶给1元钱我就买一个5毛钱的馒头;如果给1.5元,还是买5毛钱的馒头)存起来。省下的钱通常用来买文具。这样节约的习惯,让奶奶很高兴。
虽然每次问奶奶要钱她最后都给了,但是我不想看她不高兴,也不要给她添负担。所以我选择不再问她要钱了。
我不知道,我带着孩子们读课外书,会不会增加了他们对家庭的愧疚感。
2. 看故事书是不务正业
我与一位家长交流时,给她推荐了这学期“快乐读书吧”拓展的系列书《中国民间故事》《欧洲民间故事》《非洲民间故事》《列那狐的故事》,这位家长很直接地问我:“这不是故事书吗?”
她的言下之意是“看故事书是不务正业。”
隔壁班一个女孩子,很爱看书,常常在学校图书室借书回去看。一天,她的爸爸来到学校,找到班主任,说她看的书是“鬼故事”,不许她看那些故事书了,想让她看史书,她不听话,就打了她一顿。
学校图书室的书,肯定是经过筛选的。肯定不会有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恐怖故事。这孩子,大概是借了悬疑类的小说回去读,被爸爸看到了。而这个家长不相信学校,只相信自己的判断,认为这是不好的,想让孩子看正经的史书。孩子不肯,他就用武力逼迫孩子,还希望老师能助他一臂之力。
我们在场的老师都惊呆了。这年头,还有因为爱看书而挨打的孩子。
3. 看书对孩子的学习不会有立竿见影的帮助
这是一个老师告诉我的。她认为靠老师带领学生看课外书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说的是学习成绩,或者是分数上的效果。
不得不承认,的确如此。
可是,如果连老师也不带学生看书了,谁来带这些农村的孩子们走进书本的世界?
我在这里摸索,迷茫又彷徨,疲惫又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