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里维托·柯里昂有句经典语:你花时间和你的家人在一起吗?不照顾家人的男人,根本算不上是个男人。
每当对照这部电影,我就常觉得,我爸是一个好男人。虽然,对于他作为典型的耙耳朵,万事随老婆的原则,我以前常嗤之以鼻。现在想想,我爸真是一个聪明人。
我爸是一个不仅愿意在家庭花时间,还真正爱家庭、爱子女的人。为了家庭和子女,他当然做足了牺牲,但最重要的牺牲,在于完全心甘情愿地丢掉了自我。
他并不是天然怕老婆的人。年轻时,也曾经是个在外荒唐过、在家打骂过老婆、常犯浑的不顾家男子。爸属老虎,妈属羊,这两属相在一起,老虎是真像老虎暴烈,偏偏羊也绝对不驯服温顺,都是个性极其强的主。
小时候我们对家最经常的印象,是两人吵到天轰地裂,谁也不让谁一步。闹到最激烈时,都把离婚挂在嘴边。但家人中从没一个恐慌他们会真离婚。聪慧的我们都敏锐觉察到了二人暴烈语言后面的温柔本质。
经历了年轻时无数回合天雷地火的斗争砺练,时间最终把他粹成了这样一个内心柔软,充盈着爱的好男人。我最终发现,爸爸渐渐的全面向妈妥协,不是因为怕,而是因为智慧。
他理解,只要不伤害家庭,谁做主并不那么重要。至于谁对不对,这事儿放在家庭里,其实概念非常模糊,争来争去最后也常常没多大意义。所以,听老婆的,代表了他对家庭绝对的爱和珍惜。
他没有文化,部队里成长,稍微识了点字,可毕竟是大老粗,所以比起小学毕业,因为贫穷没能继续读初中的优等生我妈,他自退一步,以我妈的大政方针为家庭的大政方针,只担当首席执行官、免费长工和情绪垃圾桶。他多年来洗碗,打扫家务,买菜,各种心甘情愿以此为乐,只要夫人一声令下。这是他们的夫妻之道。家庭之道。
他高兴时唱歌,开老婆玩笑,偶尔有点小脾气,也多数只在牌桌上爆发下而已。他爱儿女,逢年过节,儿女归家是他最开心的时刻,总会提前把家里清扫干净,因为我妈是个从不收拾屋子的人。
爸爸不是那种会说大道理的人。但他用最朴素的行动最终示范了儿女一件事:家庭是什么,家庭对于一个男人而言,有着怎样的意义。
一个不懂得家庭意义的男人,无论有怎样的成功,是如同凳子没有腿一样无根的。在这一点上,活得明白的男人是智慧的。
一个女人,往往天生具有维护家庭的本能,而一个男人,能理解和明白家庭的重要,却常常是需要经过后天历练的。我之所以对教父里的那句话印象深刻,因为它是经过历练总结的人生经典。
现代主义的流行观点,对家庭的反叛是主流。大城市为男女提供了各种选择,不一定要结婚。回归家庭这种朴素的价值观显得落伍而老土。与这些无关,我之多年来自觉不自觉地远离家庭,很大一部分是讨厌庸常生活对于自我的抹杀,甚至认为家庭是最大的媚俗。尤其是中国式家庭。
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萨曼莎,作为反叛家庭的最坚决者,反叛最后之地,却是在一对老人身边温暖地回味,在那边缘之地,被夕阳下的媚俗所感染。人能逃开媚俗吗?
所以,反叛最终之路是回归?就像美国,近些年对家庭传统价值观的强调已经成了一种政治正确。反叛如我,最终父母朴素的家庭价值观,在我心中赢得无法撼动的地位。不经历年少时的反叛原理,如何知道家庭的珍贵?
看看身边你就明白了,我们常常惊讶于一个爱家庭的男人,可以如何柔软。一个爱家庭的女人,可以如何坚定。温柔如水,是常在有家庭后发生的事吧?尤其在这更容易暴躁的现代社会。
对于家庭,人能说出来的语言似乎常常都是媚俗的。可是再老套的话,说的不过是真实却极容易被自大的我们所鄙夷的真理。最终,历尽千帆,我们也只有这艘船,除了这船,什么也不剩。
当然这船也会沉,如同杨绛笔下的《我们三》,最终剩下一片空无。然而存在过与从不存在,终究是不一样的人生。家庭对我们,与彼岸无关,也只有此生的价值。从个人的幸福度而言,过一个有人可牵挂牺牲、有责任寄托的人生,可能是颠沛此生,一个人所能找到最笃定、牢靠的幸福了。
就像浪子回头。不管曾经如何荒唐,成长,总从开始主动承担责任开始。比起潇洒自如、无牵无挂的人生,家庭,会是你最甜蜜沉重的责任。这种责任,你可以不去承担,但你一旦承担,你的付出和快乐会一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