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片段1 从读书到发现临界知识
现在的我,在读书时既不追求数量,也不要求读完。我的做法是:当我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去观察--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我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应用在什么领域?当把这些问题想明白之后,可能我并没有读完一本书,但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比读完10遍书的人都要深入。这种状态、呈现出来便是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别人眼里,你更容易用跨界的知识解决问题。因此读书不在于多少,而在于你有没有通过读书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发现临界知识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I:
【what】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在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都意识到知识储备的重要性。各种舆论都宣传多读书的好处和价值,我们也跟上了潮流开始读书,通过大量阅读学习提升自己的认知,拓宽知识边界。可是市面上的书籍层出不穷,我们再挤时间阅读也看不完全部的书籍。我们也会发现自己读了很多书,解决问题的能力却没有提升,读书也仅限于读书而已。
【why】
我们只顾着埋头读书没有进行深入思考,没有学习到作者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多是注重阅读量和学习一些表层的理论方法。这样做短期会让我们觉得自己爱读书很努力上进,懂得很多道理。但是长期看,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并没有提升,遇到的问题依然困扰自己也无法解决,不知道自己解决问题的临界知识点在哪里,只是在做无效阅读,浪费时间和生命。
【how】
那我们如何从读书到发现临界知识呢?
第一步识别问题。我们要培养自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遇到问题后需要主动思考问题背后的本质问题是什么?找到本质问题后对找对应的策略效率会更高。比如我们遇到孩子顶嘴,自己就发脾气这个问题。乍一看是孩子错了激怒了家长,但是仔细深挖是家长面对孩子顶嘴的行为容易爆发。那我们的问题就是如何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如何让孩子不顶嘴。
第二步学习别人解决问题的思路。找到本质问题后我们就去找相关的文章和书籍,学习作者解决问题的思路,关注作者思维的原理和底层逻辑,而不是把焦点放在解决的方法上。比如面对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别人思路里有哪些原理,如何去运用的,为什么会有效果?
第三步对比分析,找到别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自己已有知识的临界点。问题解决后我们继续需要对比整合信息,看看在解决问题的思路里哪些是自己比较熟悉的知识点,只有找到自己熟悉的知识点,才能发现自己和解决问题思路碰撞点在哪里,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点。比如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的思路里第一步是看见觉察自己的情绪,而自己已有知识是先忍耐自己情绪,直到忍不住时爆发。那第一步看见觉察自己的情绪就是我们的临界知识点。
第四步深入思考,提升知识迁移的能力。当下问题解决了之后我们再进一步思考可以将这个原理迁移到其他什么场景或领域呢?这样会拓宽我们的知识使用边界,提升举一反三的能力。
【where】
这个方法用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创新思维和跨学科应用知识的场合。不适合用在一些表象问题、常识性问题或者系统的学习中使用。
A1:
两年前自己刚开始带两个孩子那会,大儿子读一年级,小儿子才3岁。每天面对两个孩子我总是处于一种慌乱的状态里。比如大儿子刚上一年级,他的学习速度稍微比其他孩子慢一些,默写错误率高。我就跟孩子讲话态度很凶,孩子听到后就很不服气的顶嘴“你们小时候学习都这么好吗?我们现在写这么多词语呢!”一听到孩子的反驳我脑子立马懵了,我觉得被孩子这样的“攻击”伤害到了,于是我就开始大声斥责孩子,说自己带孩子多么委屈多么辛苦,你还这么样跟我讲话,孩子被我的这种状态吓到了,委屈的哭要不红着脸不做声。
发完脾气后我又觉得后悔,这样对孩子很不好呢!于是我就去翻家里的育儿书找如何避免孩子顶嘴。翻了十来本下来也找不到对应问题的答案。于是我就在线上开始找课程学习,买了好几家的家庭教育课程,但是好像也没找到对应的解决策略。找到稍微沾边的就是讲几个方法如何让孩子不顶嘴,可是我用在家里的反馈是没什么效果。于是我就开始寻求家庭教育指导师的个人指导,他会根据我反馈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告诉我如何做,可是照着去做了并没有让亲子关系改善,再一次孩子还是跟我唱反调,我又束手无策,我就继续大量阅读育儿书籍、听课,遇到问题后还是无法解决,我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自责中,我就感叹为什么现在育儿这么难呢?我怎么就这么苦呢?
自我反思:
1.没有找到本质问题。只是被当下的问题所困扰,没有思考本质问题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面对孩子的反驳我的情绪容易失控,我需要问自己为什么情绪容易失控?
2.读书仅限于理解大意,没有学习到别人解决问题的思路。我就是拿着书去读,没有思考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解决方法,只是照搬别人的方法用,结果效果很不好。
3.没有分析临界知识点的意识。焦虑的心情加上没有学习别人解决问题的思路,根本就没有意识去分析临界知识点。
4.没有想过知识迁移。每次都是仅限于把当下的事情搞定,没有想过知识迁移。
A2:
目标:未来一个月在跟孩子交流时,面对孩子反驳时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1.找到本质问题。自己面对孩子反驳时是自己过去的一种情绪被触发,而不是被当下的事情所激怒。
2.翻看萨提亚深层沟通等书籍,学习作者处理情绪的思路。
3.将作者的思路与自己已有的处理经验对比,找到自己的临界知识点。
4.思考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其他方面。如与家人或者朋友沟通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