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修行】当空间不足太可怕了

我的家空间不足了。

用了3天时间进行换季整理,不得不说整理是个大工程,所以新生收纳师职业开始受欢迎。

自己是个不喜欢一直打扫的人,家里买了几个辅助提高打扫的工具如扫地机、洗地机。但让家里乱起来的主要原因还是使用频率不太高的物品在胡乱占据空间。

每个季度穿不了3次的衣服堆在角落或者衣柜里,有的甚至还挂有原始出场标志;上次做烘焙的物料还躺在厨房吧台,距离做烘焙已经4个月;去超市称重的塑料袋,散落蔬菜柜子中,蔬菜柜已经很久没整理,找到西红柿可能需要先和黄瓜、茄子打个招呼;为了精致穿搭,买了大概1.2.3.4……自己也不清楚起来几个包,现在每天出门拿上手机和钥匙根本不用包,需要的时候也就那两个在使用,最贵的包包存放不当已经开皮了。

面对一屋子的东西最开始的感受是无从下手,于是先去平台找收纳家居博主学习了一番。接下来把我这三天的整理思路汇总一下。

第一步按照空间功能进行分区。大概就是把应该在卧室的东西放回卧室,把到处放置的书送回书架,把客厅的抱枕放回沙发。这一步先不管放回去是什么样子,就先放回去。

第二步逐个空间整理。这一步进行的最主要的就是高频与低频的区分,合理控制数量。把每天都用的放在最方便明显的位置,把每月用1次甚至更久才用的东西收纳起来,并将收纳盒贴标(如果是透明收纳就可以省去贴标啦)。

第三步整理细节。比如高频的衣服按照颜色挂置,换统一的挂钩。

做完这三步基本的空间总算腾出来一些了。零散的用了接近3天的时间去做这件事。中间最头痛的问题就是高频与低频的区分,在最初是想选择精简处理的。极简是很喜欢的方式但实际执行中发现并不能一步到位,有些东西使用频率低却不是不使用而且已经购买,直接扔掉使用频率低的东西会产生浪费,这种浪费又不符合环保节约的想法。

整理、收纳、精简会是一个持续在生活中的环节,不是一蹴而就造就的极简假象,在反复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风格,选择合适的物品,大概才是极简修行的本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