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心理专家曾说过:正常的身心成长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在这些仪式中,蕴藏着强烈的自我暗示:让注意力更集中、更认真、更用心。
什么是仪式感?
一个孩子从出升级就开始经历诸多的仪式,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打针,你紧张的不行,孩子却似乎没有任何痛感,你夸孩子勇敢,其实勇敢的还有你自己。第一次发烧,你抱着可怜的小宝贝,恨不得自己替他难受痛苦,殊不知,他在搭建自己的免疫系统,这是必然的捷径。第一次学走路,你看看着蹒跚的小家伙,伸出双臂想保护他,他突然摔倒却没有哭,你慨叹,孩子比你想象中的坚强。第一次送孩子去幼儿园,交给老师后你偷偷的跑到一边,想看看没有你在身边陪伴的孩子会怎么样。他和老师玩的尽头十足,开心快乐。你虽然失落,却也感慨,孩子长大了。第一天上学,你好奇的想让孩子与你分享学校的见闻,可他却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健谈,你有些失落,这个1.3米的小家伙可不是那个原来粘着你的小男孩啦。第一次参加全国少年围棋大赛,看着直播间里孩子平静的举手投足,反而是自己眉头紧锁,紧张的不行。第一次和亲朋友出去旅行,他自己准备生活用品,照顾同行的弟弟妹妹,和他们玩的不亦乐乎,朋友们都在夸赞“可真是个有趣的孩子”你却发现,孩子比你想象中更会结交朋友。第一次用压岁钱给你买了一只口红,虽然颜色不是你最喜欢的,但你却满眼泪水,孩子会用他的方式表达爱意。第一次发明创造智能手机,翻阅电脑资料一周,设计手稿几十张,网上订购零件,最后做出两部情侣手机,作为你和爸爸十五年的结婚纪念日礼物。你慨叹,孩子比你想象中更有创造力,这一年他16岁,学习成绩优异,爱好广泛,朋友很多,是别人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其实,他还是你心中那个出生时圆溜溜的小球球。
他的人生之路,还有诸多个第一次。浸润在你清晰的记忆力,这一个个有仪式感的大事小事,构建了他的价值天平和情感思维,在父母的悉心浇灌下,慢慢长大。
每个孩子都是能量具足的小宇宙,每一次的爆发都会让你吃惊和惊讶。唯有经历这些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他才更勇敢、担当、自律、专注。而作为父母,担心着他所未担心的,经历着他所未经历的,总想用自己的人生经验让他少走一些弯路。殊不知,我们和孩子都是平等的个体,都在彼此陪伴和成长。那些零碎的成长碎片随着时间的历练变成了最有仪式感的事,而好的父母,却需要适时的懂得选择和退让,让他自己经历。
因为,每个孩子都比你想象中的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