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马上就办”

“等一等”“缓一缓”“明天再说”,这样的拖延心态,看似是小问题,实则可能让惠民政策卡在“最后一公里”,让发展机遇在犹豫中溜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雷厉风行抓落实”,正是提醒我们:面对新征程上的使命任务,“马上就办”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一种责任担当。

做到“马上就办”,首先要心里装着群众。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比如社区里的老年食堂缺张餐桌,小区门口的路灯坏了影响出行,这些看似琐碎的问题,对群众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困扰。有的干部总说“忙大事”,把这些“小事”往后推,殊不知群众的信任感,正是在“马上解决”的回应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做到“马上就办”,得有敢啃硬骨头的魄力。有些工作拖着不办,不是因为“没时间”,而是因为“怕麻烦”。如果遇到困难就“绕道走”,问题只会越积越多。反观那些推进顺利的地方,往往是干部带着“今天能解决绝不拖到明天”的劲头,白天跑现场摸情况,晚上开碰头会定方案,哪怕加班加点,也要把“硬骨头”一点点啃下来。这种“迎着困难上”的担当,才是“马上就办”的关键。

做到“马上就办”,还要有务实管用的办法。“马上就办”不是“蛮干瞎干”,而是讲究效率与质量并重。比如现在推行的“首问负责制”,群众找到任何一个部门,第一个接待的人就得负责到底,不允许“踢皮球”;有的地方搞“限时办结制”,给每项工作定个明确期限,像营业执照办理从“几天办”压缩到“几小时结”,靠的就是流程优化。这些做法告诉我们:只要把“马上就办”的要求嵌入工作流程,就能让拖沓没有生存空间。

当然,“马上就办”不是一阵风,得靠制度来兜底。有的地方搞“办件回访”,事情办完后打电话问问群众满意不满意;有的单位把“拖延办理”纳入考核,与评优评先挂钩。这些制度就像“监督哨”,让“不马上办”的人有压力,让“主动办”的人有动力。久而久之,“马上就办”就会从“要求”变成“习惯”。

新征程上,我们面临的任务确实艰巨:乡村振兴要加快步伐,民生保障要持续发力,科技创新要突破瓶颈……每一项工作都等不起、慢不得。广大党员干部若能常怀“马上就办”的初心,多一分紧迫、少一分懈怠,多一分主动、少一分推诿,就一定能在真抓实干中推动发展、惠及民生,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进入新时代,现在随时随地都能感知生活节奏的快速以及周边事物的日新月异。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做到跟时间赛跑,才能够...
    poipoimm阅读 15评论 0 0
  • “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和践行的优良作风,是“一切为了群众”的公仆情怀,是“一切依...
    w79阅读 963评论 0 0
  •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问题五:“给定资料1”中说“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给定资料2”中说“我们...
    MaoGanEr阅读 2,727评论 0 1
  • 新春开工第一天,省委即部署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向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发出了开局之年加油干的...
    囍羊阅读 127评论 0 0
  • 在“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 敢首创”大讨论大走访大实践主题活动讲话 昆山是一座引领风气之先、创造无限荣...
    furion_7ff6阅读 18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