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这么欣赏关羽?

在乱世,又忠又勇的人是稀缺品。

关羽这个人在三国时期就是一个“异类”,身上叠满了各种属性,属于那种既有能力又无比忠诚的人,这种人是英主们最喜欢的下属,曹操自然也不能例外。

曹操爱才,他的用人策略是“唯才是举”,这个唯才是举甚至可以容忍一个人没有德行,也就是说只要你有才华,可以没有品德。

曹操求贤若渴到了这种地步,不是曹操想这样,而是他没有办法。人才总是稀缺的,而割据一方的军阀又太多了,这些稀缺的人才大可以待价而沽,谁出的价高就跟谁,曹操如果挑三拣四,既要求一个人有能力,又要求他有品行,那谁愿意跟他。

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三国初期,人才是卖方市场,容不得曹老板精挑细选。

你看看曹操用的那些人,贾诩、程昱用计没有底线,许攸贪财,荀彧骑墙,五子良将中,于禁、张辽、张郃、徐晃四个都是是降将,忠诚度存疑,曹操都待之颇厚。

乱世争雄,人才为本,想要夺天下就得“唯才是举”,不能要求“德才兼备”,要不然事业就壮大不了。

关羽也是个降将,但是个另类的降将,他投降曹操时,明确告诉曹操:某现在和大哥刘备失散,按理说应该自杀明志,但大哥的妻子儿女也陷入囹圄,某只能暂时效忠丞相,以保全大哥的妻子儿女,某会立功回报丞相,待来日有了大哥的消息,某还是要去找寻大哥。

也就是说,关羽是身降心不降,你曹丞相虽得到了某的人但得不到某的心。

正常情况下,一个降将是没资格谈条件的,不杀你已经是丞相格外开恩,还敢谈条件,只怕是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但是关羽这个另类的做法,偏偏击中了曹操的麻筋,让他特别受用。曹操纵横江湖几十年,还没见过这么愚忠的人,自己的大哥不知生死,却还能秉持忠义,这实属难得。

按照常理推断,对待旧主仍旧忠诚的人,对待新主必然忠诚,所以曹操就把关羽收入麾下,想感化他收为己用。

关羽投降曹操后,曹操对关羽掏心掏肺的好,立即任命他为偏将军,官阶高于张辽张郃徐晃于禁这些五子良将,是除了诸曹夏侯外,异姓将领中官阶最高的。此外,还动不动的就赐金,赐银,赐宝马,赐女人,赐锦袍,还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寻常将领哪有这个待遇。

关羽也被曹老板的诚意感动,发誓要立功回报曹老板。但是内心里还是只认大哥不认丞相,他把曹操送的东西都一一封存好,等到离开时再原物奉还。

曹操知道后,更加钦佩关羽的为人,凡人的忠义大都停留在口头层面,喊喊就罢了,遇到糖衣炮弹,很快就被腐蚀,而关羽是骨子里的忠义,不是嘴上说说的那种。这更激起了曹操的征服欲,人就是这么贱,就跟追女人一样,越是得不到的就越觉得好,曹操就想征服关羽那颗忠贞不二的心。

除了忠义外,关羽还有真本事,曹操让关羽和张辽带兵去解白马之围,关羽居然一人冲入敌阵,在万人丛中取了颜良首级,这种壮举,曹操在史书上也没见到过几回。

曹操审视了下自己的“千员良将”,和关羽比起来,都是“插标卖首之徒,土鸡瓦狗之辈”,曹操的爱才之心爆棚,立即表奏汉献帝册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关羽除了有万夫不当之勇外,还是个少有的帅才,能胜任方面之任,估计在曹营期间,曹操就看出了关羽有这个能力,想重点培养他,奈何在斩杀颜良后,关羽知道了刘备的去向,直接封金挂印,投奔刘备去了。

曹操还是比较厚道的,他没有为难关羽,而是放他离开。这简直就是真爱了,正常情况,如果一个人才不能为我所用,那就除之而后快,决不能让他效忠别人。

但曹操强忍内心的不舍,放关羽离开,这也就为多年之后的襄樊之战埋下了隐患。多年以后,关羽镇守荆州,出兵围困襄樊,曹仁这个方面之任被围困在樊城朝不保夕,派去的于禁庞德被关羽水淹七军,于禁投降庞德被斩杀,关羽威震华夏,吓得曹操都想迁都以避其锋芒。

襄樊之战时的曹操应该特别后悔当年放关羽离开,要是没有放走关羽,现在也不会这么狼狈。

放眼三国,关羽的忠义一流,勇猛一流,将略一流,是全能型复合型人才,哪个老板不喜欢?如此看来,曹操欣赏关羽也属于人之常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