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这些,是专指弄小说方面的事儿而说的。
我总私下里认为,凡提笔之事,以弄出小说为最高写之境界。以难易之分,小说则是所有文体的最上乘展示模式。其它诸形体,蹦跶跳跃,无论多么乖张,多么鬼谷子狼眼儿,则都不能居其右。
通常,自探索一阵子,摸着石头过了一弯儿河后,要静下心来稳住神儿驻驻足,回眸望望来时路,要弄明白自己是进了还是退了,称称连皮带毛有几两几钱儿,这个必须要搞清楚,不能含而糊之,不能囫囵吞枣,不能自我臌胀,不能得过且过自我满足。还要沉下心来,看一看名家前辈的心得体会,作高山仰止的仪礼与敬意,不妨读一读贾平凹铁凝D更斯莫泊桑司汤达尔雨果川端康成马尔克斯刘震云刘义庆毕宇飞余华莫言等一大批功成名就者们的创作感怀及他们对写文的不同认知,对比出自己的失误与差距,找出自身哪里是缺限,哪里还是白纸一张,哪里还从来没能触笔涉及到的地方,才有十足的把握,判定自己是多么的无知与渺小,才会发现和提醒自己还有多么漫长的路要走。
这个,永远来不得半点儿虚。
我们初学的队伍中,常见的就有一些同志,一执笔,就出生牛犊不怕虎,连狮子豺豹及群狼环伺四周乃至恐龙罩顶都不畏惧了,只怀着满腔热情,恣意江湖,以弄出的片片段段为喜,作骄傲的资本,趾高气扬,仿佛那一刻,就是才华横溢老子天下第一、苏秦司马相如都不敢也无资格与之比肩。我想,这都大可不必显摆与故弄玄虚装妖作怪。应望闻问切,自察自纠,好好体量自己所挒出的那些东西到底有多么奇葩,也不至于会那么得意忘形而不自知自己的行径与修为有多么的浮浅与可笑了。
破缯烂裳裹弊体,腑有诗书人自华。
不读成功之人的书及了解他们的丰富创作经验怎么能行呢?执迷不悟与横冲直撞,最多只能是个塞万提斯笔下的唐诃吉德先生,待碰得遍体鳞伤头破血流了才知后悔与幡然醒悟,那岂不悲且晚矣?
记得在校学习国文时,偶尔见到一些有关著名作者背后的日常资料,很有意思,老师说,这就叫文学常识。就是这些常识,妳会从中得知,作者生于什么背景,又是如何走向以码字为生的生涯的。同时,从中也会体会到他们创作的心路历程,唤起咱们自己的联想,对自我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我们都是平凡人,谁也没资格,更无什么机缘巧合去拜谒名师而得名家的垂爱与指教,而我们又总寄希望在写文之路上有个奇迹般的突飞猛进,却从不去读那些写界名人前辈的事迹怎么能行呢?
实在是说不过去的事儿。
生有涯而学无涯,而谁敢硬着头皮独自干耗这个呢?
要知道,人生而在世,除天赋外,后天努力很重要,走对路走不对路也很重要,但且明白,有的人经千辛万苦跋涉,是会成为作jia的;而有的人,未游至彼此,就已被滚滚大浪打得晕头转向或被洪水给早早地溺s了。
所以,劝君拳衡利弊,借放笔之余,最好还是潜心读一读名人之前行轨迹,虚心地借鉴借鉴名家们的优点与长处,武装自我,勇毅前行,肯定在写文之路上少走弯道歧途,也肯定亏不到哪去的!
十月26凌晨十分于苏州玉出昆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