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感冒,声音嘶哑,印象中和这次一样失声严重的,是10年前。
新来的小美女实习生,一大早在我的桌子上,放了她特意买的感冒药和咳嗽药,我一大早来到办公室看到这两样物品,那是久违的温暖,而我和她,不过只是相识一天而已!
去到教室上课,开口艰难,我站在讲台上差不多一分钟,可是依然有学生在那里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我开玩笑的说:“以前我嗓子这样的时候,我还能幸运的得到一些西瓜霜之类的,我今天并不指望这些,但我需要你们的帮助。”
孩子们这才安静下来,他们刚才显然没有考虑到我的感受,没有考虑到他们的行为给我带来的困扰。
有时人与人的相处,可能并不完全决定于你做了什么,而是Ta感受了什么?而这种感受能力,恰好是个人情商最重要的部分。
我仔细回想起来,在觉察他人情绪方面,表达自己的感受方面,现在的学生和10年前的那一批学生,要逊色一些。
记得那时我也是嗓子哑,真得了不少金嗓子喉宝,我没有好的喝水习惯,有时一忙就忘了。记得有一个女生,一天好几次上来催促我:“老师,你喝了几杯水?”
那次军训我和学生同乘一个车,下车时四五个男生要过来帮我推皮箱,最后个子最高的赢了。以后每次下车上车,都是他默默帮我接过箱子,默默推走,招呼也不打,好像这就是他的箱子。
实际上作为成人的我,是可以推动一个皮箱的,但他们就是觉得那是他们要做的事情。
有个女生毕业后写信给我:“老师,当时我看见你因为我们表现不够好眼含泪花,我内心很感动,因为这说明你真的在乎我们。”
还有一个桀骜不驯的男生写卡片:“老师,你说话急的时候会用错词,在黑板上徒手画圆大部分都画不圆,不过没关系,这就是我们与众不同的刘老师。
有个女生曾送了一个竹筒的风铃给我,上面刻了我的名字,还有“送给最爱的老师”,她妈妈告诉我,那天下午在景区,为了刻那个竹筒,她花了两个小时。
还有一个女生,我只是代课两周,记得她在厦门鼓浪屿给我写的卡片:“老师,你知道吗?每当同学告诉我你要走到我们教室这边来时,我就特意跑过去,假装和你偶遇。”
有一个当时在班级和我说话并不多的男生,在毕业后连续几年在9月9日的12:00刚过就给我发教师节快乐的信息,然后说:“老师,我今年的祝福,是不是最早的?”
这些细碎的点滴,哪怕过了很久,当我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依然清楚记得,因为我感觉到在那一刻,我和他们的连接。
就好比那个学生在景区,当她在竹筒上一笔一划刻我的名字的下午,那个时候她心中定是关于我的满满的爱意。
也许这才是生命中,真正的遇上。
我的行事风格几乎没变,我的性格也几乎变。但带给学生们的感受很不同,是因为学生之间的感受能力很不同。
当然我知道我自身更忙,感受能力可能也没那么丰富,年龄和学生的差距也越来越大,这也是很客观的原因。
但我同时觉得学生哪怕是相互之间对他人的感受能力,对他人情绪的体察能力,还是逊色一些。
我有的时候在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的孩子在面对事情的时候,可能第一感觉是:我能为这件事情做什么?而有的孩子更多的焦点是在于:别人为我做了什么?别人有什么需要有放在心上,或许压根儿就没有看见。
可能是因为最近几年他们的学习压力很大,除了学习其他的关注点很少。也可能他们的情绪从没有被认真对待过,除了学习很少人问他内在需要什么,或许这是重要的原因。
他们没有学会怎么去观察他人的情绪,因为他们的情绪也没被重视过。
有一本书叫《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其中有个情感引导的方法。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
比如我和女儿相处的过程,我特别注重让她分析她对周围发生事情的看法,让她分析在事情里面,不同的人可能的感受分别会是什么,当她自己遇到事情时,我引导她去感受别人在这个事情里面的情绪,同时引导她如何正确地表达她自己的感受。
女儿在班级中和同学相处融洽,各种性格的学生她能很好的相处,她写给朋友、写给老师的卡片,那种发自内心的真诚,我看了都很感动,我确信情感引导的方法对她有帮助。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这么孤独的往前走,如果大家的性格温和一点,大家觉察彼此情绪的能力更强一些,那么一起往前走的路,都会容易很多。
我总想起那个关于天堂和地狱的故事,地狱里每个人都有勺子,可是每个人都吃不到嘴里,他们只是在抱怨勺子柄太长,没法吃到嘴里,没有去想我怎么可以帮助到对方。这场景和我们生活的相似度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