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疗—概念和方法》第六章结构派家庭治疗—家庭生活的组织形态1

家庭行为表现出来的一致模式让我们看到家庭行为具有一定的结构,家庭成员负责保持并保持家庭结构平衡,尽管这只在功能意义上来讲是如此的。有人负责表达积极,有人负责表达消极。

家庭结构的情感界限和结盟关系怎么呈现的?家庭因为一些特定原因来寻求帮助。可能是孩子的不良行为,可能是无法和谐相处的夫妻。家庭治疗师总是站在这些特定问题之外观察家庭成员尝试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是家庭成员之间互动的动力( ?)。行为不良的孩子,父母可能总是责备他,从不对他进行奖励。那对夫妻可能卷入了一场追逐者和逃避者的动力模式中,或者他们无法在不吵架的情况下进行沟通。

从组织认识个体,父母双方中的其中一方指责孩子,可能是想削弱对方的地位。不能和谐相处的夫妻,可能是因为和原生家庭界限不清,在和原生家庭之间,怎么形成与原生家庭清楚的界限?

家庭被组织成有界线的亚系统(夫妻亚系统,父母亚系统,亲子亚系统分为母子亚系统和父子亚系统,共有四个不同的亚系统存在。主系统是自己,和他人组成亚系统。亚系统操纵家庭成员彼此的接触,家庭成员在咨询师“活现”在家庭中经常呈现的关系互动,治疗师观察和改变他们之间的互动模式。

理论构想

结构派治疗师提出家庭治疗的家庭动力模式,三个要素:结构、亚系统、界线。

家庭结构:一个家庭由一些亚系统组成,而亚系统间的互动通过成员间的界线来调控(夫妻之间的界线,父母之间的界线,母子之间的界线,父子之间的界线)。家庭中,和朋友间,关系的远近和距离的远近相关。要想了解家庭结构,必须超越互动行为,看到互动发生的组织框架(?)。系统大于部分之和。家庭的某部分是受整个家庭系统组织影响的。随着家庭互动的反复出现,持久模式期望建立(行为序列形成:失控逐渐向一种可能性的可控变化)。比如,第一次宝宝哭或孩子没有完成作业,谁都不清楚该做什么,这个责任谁担当?大家会一起分担吗?会有抱怨吗?很快,模式建立起来,角色分配了,再发生这样的事情时就会出现与模式同样的反应。谁去做~~?变成“她可能会~~”,然后再变成“她总是~~”。

家庭结构会受到建立家庭规则的期待的强化。例如:家庭成员应该总是为彼此着想。比如对方表达伤心了,你要送去安慰。父母吵架了,孩子要阻止。这些行为顺序都是以同样的方式呈现,它们是有结构的。什么在支撑着结构?看不见的规则。改变它们中的任何部分都不会改变最基本的结构,但是改变这个潜在的结构将会对家庭互动产生连锁反应。

模式一旦建立,就能够自我保持下去(自组织),尽管有其他选择的余地,但家庭成员可能不会考虑到它们,直到环境的改变对这个系统产生了压力。

家庭的结构需要治疗师去发现,这有两件必须做的事情:能够解释结构的理论系统,观察行动中的家庭。观察家庭成员间实际发生的互动。

家庭根据代际、性别和功能分为不同的亚系统。亚系统是通过人际之间的界线来区分的,这些界线看不见但调控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人际界线包括从僵硬到混乱的界线。僵硬的界线是限制性的,只允许与外部亚系统有很少的接触,导致亚系统与亚系统之间的分离。分离的亚系统是独立的,隔离的。分离,一方面促进自主,同时,另一方面限制了情感和支持。缠结的亚系统提供了亲密但损失了独立,过分的亲密削弱了主动性。

结构不是静止状态,家庭结构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他们需要一段艰难的适应期,学会适应彼此互动的需要和风格。

夫妻之间必须建立互补的支持模式。当然要有度,过度互补会削弱个人成长。适度互补使夫妻能够分担责任以相互支持和丰富彼此。一个主要负责赚钱养家,一个主要负责照顾家庭。

夫妻亚系统需要有清楚的界线,独立于父母身份、孩子和其他人。

父母亚系统处于领导地位,需要做出决定承担属于父母的责任。

治疗师超越他们所工作的具体环境,看到工作所植根的更大的社会结构。

家庭动力

通过对家庭潜在结构的思考,结构派治疗师能够解释调控家庭的东西是什么?以及他们是如何进行调控的,他们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有时又是如何受阻的?

正常的家庭功能

当两个人结合组成一个家庭,这个新单元结构性的要求是适应和设置界限,最首要的事情是夫妻两人相互适应,以便成功应对每天发生的众多细小问题,。每一方都试图按照自己熟悉的规则去经营这段感情,并会强迫另一方也要遵从这些规则,。他们必须要在主要的问题上达成一致,如在哪里生活?是否要孩子。他们必须协调日常的习惯问题,如电视看哪个频道?晚饭吃什么?什么时候去睡觉和在卧室做什么?在适应对方的过程中,这对夫妻不仅要在他们之间建立一个界限,同时也要建立一个将他们与外界分隔开的界限。

每一方都希望保持自己原生家庭那种让人更为舒服的亲近水平,因为夫妻具有不同的期望冲突就会接踵而至,这是这个新形成的单元最困难的地方。比如妻子想和丈夫聊天,丈夫却想玩儿游戏,比如丈夫想和孩子们玩扑克牌,妻子感觉到自己被排除在外

夫妻双方必须确定他们和原生家庭的界限,突然之间他们成长的家庭就必须让位于新的婚姻,这对于新婚夫妻和他们的父母而言也可能是一个困难的适应过程。

孩子的诞生将一个新家庭的结构转变成一个父母的亚系统和一个孩子的亚系统。一个女人在怀孕后,她需要承担的比爸爸要多,妈妈的生活比爸爸的生活有着更根本的改变,做了更多的牺牲。妈妈需要从丈夫那里得到更多的支持。儿童在不同年龄需要不同的教养方式,婴儿需要照顾和喂养,儿童需要指导和控制,青少年需要独立和责任。适合两岁孩子的好的教养方式,不一定适合一个五岁的孩子或者14岁的孩子。米纽秦告诉治疗师,不要把成长的烦恼误认为病态区分,家庭正常与否,不是看有没有问题,而是有没有处理这些问题的功能性结构(有空间?看到时间?),正常的家庭把体验焦虑和破坏看作其成员的成长和变化,许多家庭会在过渡阶段寻找帮助,治疗师应该记住他们只能在调整他们的结构,以适应新的环境。

行为障碍的发展

当一个家庭或他的一个成员遇到外部压力和遇到发展过度阶段时,就要求对结构做出修改,比如说父母下岗,家庭搬迁,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退休。健康的家庭会适应变化的环境,失功能家庭则会增加结构的僵化程度,使其不再发挥作用。在疏离型家庭中,界限是僵化的,而且在家庭成员有需要的时候,家庭也不会动员起来给予支持。疏离的父母可能不会在问题变得非常明显,之前意识到某个孩子已经抑郁了,或在学校遇到了困难。在残疾型家庭中,边界是混乱的家庭成员相互依赖,侵入型父母会因阻碍孩子发展和干扰他们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而造成很多麻烦。一个经常遇到的模式是缠结的妈妈疏离的爸爸综合症。

等级可能是僵化和不公平的,也可能是不牢固和无效的,在第一种情况下,由于缺乏指导,儿童可能会发现自己得不到保护,在第二种情况下,他们的个人成长可能受到损害,权力斗争可能会随之而来,对于家庭的稳定性而言,具有功能性等级是必要的,灵活性也是必要的,这样可以适应变化。

家庭治疗师经常看见的一个问题是,当父母无法解决自己的冲突时,就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孩子身上。他们不为彼此担心,而是担心孩子,虽然这减少了爸爸与妈妈之间的紧张关系,但却牺牲了孩子。爸爸说妈妈惯孩子,妈妈说爸爸过于严格,爸爸可能会退出对孩子的教养,妈妈便会指责他不关心孩子,这反过来又使得爸爸逃得更远。另外一个差不多常见的模式,是父母围绕孩子发生冲突。妈妈总是过度关心的,对孩子的要求做出反应,而疏离的爸爸就不会做出任何反应,父母双方都指责对方的做法,却又坚持自己的行为,这样下去的结果就会导致跨代同盟的出现。一些家庭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运作正常,然而无法适应孩子长大后对规则的需要,如果这些溺爱孩子的父母没有教他们的孩子去遵守规则,尊重权威的话,孩子可能会没有做好踏进学校大门的准备,他们习惯于按照自自己的方式做事,可能对权威产生抵触心理。由此产生的几个潜在后果,可能让家庭来寻求治疗,孩子可能会不愿意去学校,他们对于学校的恐惧可能会通过理解他们的父母而得到强化,理解他们的父母会允许他们呆在家里,如果父母允许孩子在家呆很多天的话,这个问题就会变得顽固。另一种情况是,这些孩子可能会回到学校,但因为没有学过与别人交流,他们可能会被同学排斥,这些小孩儿会因此情绪低落,在另一些情况下,这些被溺爱的孩子在学校犯了纪律问题,那时,校方可能会提出对其进行咨询。对于离异或丧偶后重新结合的家庭,家庭结构需要重新建构,这些混合家庭要很快经历过渡期的家庭冲突。有时妈妈和孩子很难做到,让一个继父加入父母压系统,他们要很长一段时间去学会接纳彼此。新的父母需要学习如何做,而不能作为参与者在抚养孩子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家庭结构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某个成员的症状,不仅反映了某个人的互动情况,还反映了家庭中的其他关系。母亲和孩子之间缠结的关系会影响孩子对外界的兴趣。孩子可能出现抑郁症,以配合妈妈需要的亲密关系。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解决妈妈的问题,帮助妈妈在生活中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改变的机制

结构派家庭治疗,不仅考虑到家庭成员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还考虑到了他们是怎样以及为什么会学会这样去做的。

治疗的目标

结构派治疗被用来改变接受治疗的团体,以便成员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治疗的目标是改变家庭的结构问题得以解决,只是这个过程的一个副产品。结构派家庭治疗,认为家庭问题源于功能失调的家庭结构。治疗师在工作中激活家庭中已经存在的潜在的适应模式。在家庭结构治疗中,一个共同的结构目标是,在家庭中建立一个有效的等级,父母应该管束他们的孩子,而不应该与孩子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治疗的目标是强化家庭成员之间的界限,以区分个人和家庭亚系统。在成员之间相互疏离的家庭中治疗的目标是让成员之间的界限能够相互渗透来加强他们之间的联系。

行为改变的条件

治疗师通过介入,也就是融入这个家庭,发掘家庭的可塑性,激活潜在的,可选择的家庭结构。介入,意味着治疗师要接纳这个家庭,适应家庭的风格,重构促使家庭结构发生变化。

治疗师要想介入(融入)问题家庭,就必须传达对家庭成员的认可和对他们做事情方式的尊重。如果父母因为一个孩子的问题来寻求帮助,治疗师不要通过征求孩子的意见来开始治疗。如果通过问孩子来开始治疗,那是不尊重父母,只有成功介入一个家庭后,尝试重建结构,才会有效果,才会有挑战,家庭的面质,并促使他们做出改变。

治疗师的第一个任务是了解这个家庭对于问题的看法,可以通过分析他们用来解释的文字和他们用来掩饰的动作,达到这一点。结构派治疗的活现技术就是在治疗的现场情境下观察和调整家庭的结构,结构派治疗师会根据他们观察到的东西,而非家庭成员描述的东西进行治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