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为观众奉上了一台好戏。
细节考究、拍摄技术一流、情节跌宕……
半个微博,都将它评为“年度第一古装剧”。
剧中对长安城的还原、画面、分镜,堪称国产剧顶级,特效更是比肩国际水平;
作者在原著中,写到了一套“破案机关”传递消息用的“望楼暗号”:
利用信号板翻转,向城中各处传递情报。
原著作者并未细究这部分情节,他以为,信号板只是随便翻翻。
而电视剧,真真实实设计出了这套天马行空的“望楼系统”。
细节认真用心,剧情扣人心弦,让众多被大片养刁口味的观众也直呼过瘾:
开播不到两周时间,豆瓣上已经有超过5万人打满分,评分高达8.6。
这部能让观众沉浸式体验的国产剧,吸引社长的还不止于此。
成年人世界的“生存法则”,在烧脑的剧情中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
错纵交织人物,太子与丞相、新人与老油条间的明争暗斗,可以说是一部教科书级的“职场宝典”。
1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两全其美
生活中,经常有人向徐锦江老师学习:
一遇到难以抉择的选项,就把“我全都要”挂在嘴边。
现实往往容不得你“贪心”。
总吆喝着“我全都要”的年轻人,也难免要在许多事情上做选择。
《长安十二时辰》给职场人的第一节课,就是取舍。
在剧中,易烊千玺饰演的李必,任靖安司司丞(部门二把手),负责暗中收集情报,秘密维护长安治安。
在圣上举行燃灯庆典的当天,有一群狼卫潜入长安,伺机制造动乱,欲行不轨。
李必身为靖安司的领导层,一边要保全自己与太子的势力,不影响仕途;
一边又要漂亮地完成“捉狼行动”,保护受异族威胁的普通长安百姓。
李必雇佣雷佳音饰演的死囚张小敬负责捉“狼卫”,后者一语就点破他的幼稚:
“聪明,就以为自己什么都控制得住。”
随着行动涉及的人和事越来越多,李必渐渐心有余力不足:
涉及其他部门的,需要沟通协调,他不能越权办事。
如果一味莽撞,触动其他人的利益,只会让越来越多的人与自己翻脸,在“职场”中被孤立,仕途堪忧;
可案情危急,如果不继续行动,长安数十万百姓乃至圣上,都将有性命之忧。
“两全其美”是不行了,他必须作出取舍。
李必选择救百姓。
这样选择的代价是:朝堂上的“死对头”,借此抓住了李必和太子一派的把柄。
其他一些官员,也选择了和他划清界限。
职场也好,人生也罢,鱼和熊掌从来不能兼得。
选择,就意味着“有得有失”。
在“一线”缉凶的张小敬(雷佳音饰),同样面临抉择:
长安地下城头目面前,如果他选择保护官府暗线,就会丧失获取线索的唯一机会;
指认暗线,就会失去部下的信任,丧失自己所有人的人脉。
最终,他做出了选择。
职场抛出的选择题有很多,大多很难做到两全。
只有先紧紧握住一个选项,才能保证自己不在优柔寡断中“满盘皆输”。
明白自己最想要什么,能够承受什么;
随时随地做好衡量利弊的准备,并承受可能到来的牺牲,这才是职场人的常态。
更关键的是,一旦决定,就不要满心后悔。
2
职场需要知行合一
《长安十二时辰》中,有一句社长看来颇为有趣的台词:
多数男人所说的,和做的都不一样。
实际行动,最能真正考验一个人的能力与品质。
职场上也一样,嘴上说得天花乱坠,一到做事就“原形毕露”的人,永远不能真正获得上级信任。
朝中权贵右相,曾感叹:
用人做事,要观其言,看其行。
许多漂亮话,只是故意说给别人听的,口口相传的“功绩”,判断不了一个人的本来面目。
正如一些官员,整日用花言巧语希望讨得右相欢心,求得升迁。
右相很明白,这些人未必有真才实学。
放在职场也大抵如此。
实力,始终是看你做了什么,并非说了什么。
只会溜须拍马的人, 注定走不了太远。
但是,职场上,不会说话的人,或许同样难以生存。
李必的下属徐宾,平日话不多,为靖安司做出了大量贡献。
李必执意对案子追究到底,下属好言相劝:
把人捉到就行,多管闲事,可能做多错多,反会被人诟病。
下属的这些“经验之谈”不无道理,说话的方式却触犯了职场大忌。
他在无意间将领导当成了孩子来教训,摆出了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
给领导找不痛快,也为自己制造了麻烦:
李必当即向他泼了一盏墨水。
也因为这番话,李必不再信任这个下属。
李必遭皇帝怀疑时,想到的第一个内奸也是他。
职场中的所谓言行一致,就是既会说,又会做,并且言行与自己的地位、职务、能力、品质相符。
无论是言过其实,还是言行错位,都是在无形中给自己的职场“埋雷”。
3
懂得聆听,是职场新人的必修课
很多时候,领导比我们想的更“腹黑”。
职场新人的受挫,或许就是从听不懂领导的“潜台词”开始的。
李必和张小敬一心查案,受了许多气,也踩了不少“坑”。
于是接到了圣人口谕:
李必听完,认为领导是在肯定自己的工作,夸奖太子。
来传话的骠骑大将军恨铁不成钢,扇了李必一巴掌:
李必,对领导的“潜台词”其实一无所知:
“忠心办事”——你是为谁办事,圣人还是太子?
“一心护佑大唐子民平安”——置圣人的安危于何地?
“今日受了委屈”——谁给你的委屈,你做事别人就不能干涉?
“我已经知道了”——长安城的危机解除了么?
几句看似褒奖的话里,满是心机。
而此时,对着李必掏心掏肺的大将军,一样不清白。
将军犯下“偷盗宫中金银器”的罪,圣人渐渐对他起了怀疑。
他劝说李必,只是想摆脱罪名;
并且,摆出一副弱者的姿态,与太子一派脱离关系的同时,也不撕破脸。
每一件事,每一句话,都在为自己的仕途考虑。
李必对此毫无察觉,结果几句话的功夫,又被大将军摆了一道。
不是每个领导都会像剧中那样“黑心”,用“潜台词”和下属交流。
但是,能从领导的交代中,明白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是每一个职场新人的必修课。
美国实用技能劳务秘书委员会部门(SCANS),曾公布了工作中的“五项竞争力”。聆听技巧,正是其中之一:
善于聆听,善于捕捉细节。
不是让你把心思全都花在揣摩上级的想法上,而是希望你,不要因为听不懂别人的“弦外之音”而受伤。
4
职场,要学会共赢
有一种新人,有无声无息把事情做崩的能力。
长安城的“捉狼行动”,因职场菜鸟李必思虑不周,产生了不少麻烦。
张小敬追赶狼卫到一处居民区,狼卫情急之下,将民众当做人质,杀害了他们。
居民区的领导觉得,这是对他的羞辱,他要求李必交出张小敬,并且烧死张小敬。
李必急了:“您这是要烧死为大唐捉贼的人。不怕被责罚吗?”
因为李必处置不当,双方眼看就要刀剑相向,李必的顶头上司“何监”不得不出面,替他摆平这些。
何监以理服人,逐条分析利弊:
“杀人的凶徒是塞外狼卫,已夺长安数条无辜人命。大司仪阻挠办案,是要回护狼卫吗?”
“重要线索在怀远坊丢失,如果有人说坊民勾结狼卫,您也难以撇清关系;”
又放低姿态,承诺如果一定要有人“下火海”才能平息民众愤怒,那就由自己去。
几句话,分析清了利弊,又示弱给足了隔壁领导面子,圆满解决了双方的争执。
解决问题,除了“占理”,偶尔也需要顾虑其他人的感受。
你总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刻,“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人际相处模式,不是没有道理。
我们总是能在一些“职场上混得如鱼得水”的人身上,发现一些共性:
比起精通人情世故,提升自我价值能让你走得更远;
有原则、有底线,能力卓越,也要品行、态度端正;
聪颖机警是好,但不能把心眼用错地方;
闷头做事不是不行,但你得慢慢学着去表达,去合作……
这并非“心机”,而是身在俗世,作为普通人,无法避开的一些“规则”。
职场不是成王败寇的战场,但能够“平步青云”的人,哪一个不是“百炼成精”?
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地方,赢得总是那些有准备的人。
细节认真用心,剧情扣人心弦,让众多被大片养刁口味的观众也直呼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