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三个习惯

近日与友人谈及如何培养阅读习惯,发现有两个群体特别关心这个话题:一类是工作过一段时间后,长时间不读书了,由于种种原因突然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想要通过阅读做个人提升的;一类是为人父母后,为孩子的发展计,特别关心如何让孩子爱上读书的。

谈及习惯培养,有人说氛围很重要,于是加入各种线上线下的读书会,整天忙着打卡,甚至变成了“学习专业户”,貌似读了不少书,但始终无法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反而越学习越焦虑。最后空叹一句:学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反过头来说读书无用。

我想说的是习惯重于方法,培养读书习惯之前,不妨先想清楚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习惯。通过这些年个人阅读和带领读书会的实践经历,我发现这三个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1、学会提问;2、学会转化;3、学会实践。

首先,学会提问

我们汉语的语言体系中有一个词叫“学问”,这是个极好的词,善学者善问。如果仅是为了让孩子识字所安排的基础阅读,又或者是为打发时间所作的休闲阅读,不提问也罢。但若是为了求得知识的准确性、培养个人思辨能力所进行的阅读,那请务必在开卷前先想想:关于这本书或这个主题,个人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引导着注意力的方向,也更方便我们衡量本次阅读的成果——对于这些问题是否得到了满意的答复,或者这次虽未得到圆满解答,但激发了我们对这个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那也算开卷有益了。

《问说》君子之学必好问


其次,学会转化

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对书中所涉及的观点,或者是作者讲述的某一故事(片段),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讲给别人听。当然,更进一步的要求,就是在表述的时候,能否更结构化——比如用金字塔的形式或why-what-how这样的黄金思维圈,抑或以情动人——比如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故事取胜。这样在转化的过程中,我们的思维能力就得到了更好的锻炼,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记问之学。

最后,学会实践

《大学》中讲“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要想真正把书本上死的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活的知识,离不开具体的实践。否则,就算读再多书,给别人讲起来头头是道,可一旦面对自己的现实问题就束手无策了,终究只是个假把式,算不上真正会读书。也只有通过实践,方能体会知易行难,不至于读过几本书就四处显摆,半罐水响丁当。进而培养出一种对待知识的审慎态度和面对现实问题的谦卑之心,真正做到“学问深时意气平”,从而达到变化气质的目的。那才是读书人应当追求的目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切有效的阅读不只是接受,更是自我发现,是阅读者既有的内在的被唤醒和继续成长。” 去年4/23世界读书日,我发表...
    丰果知行阅读 8,103评论 19 87
  •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书摘录 作者:采铜 一、时间之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 活在“全部的现在”从当...
    泛舟红尘阅读 7,777评论 0 21
  • 读书草记是在读书过程中记录任何觉得值得记录的书中语句、个人想法乃至查阅到的其他资料的笔记,是最原始记录。 1 时间...
    张黑阅读 3,991评论 0 0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12,728评论 28 53
  • 信任包括信任自己和信任他人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失败、遗憾、错过,源于不自信,不信任他人 觉得自己做不成,别人做不...
    吴氵晃阅读 11,348评论 4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