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这句诗很美,此后人们常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
而本文所要讲述的是其中的“云雨”一词。
古人在小说中会将男女的水乳交融形容为“云雨一番”,那么“云雨”一词究竟因何而来?
在《黄帝内经》的“阴阳应象大论”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腑。
这里主要讨论“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古人认为,在天地形成之前,是没有阴阳、混沌的。在混沌不断运动的过程中,清者不断上升、蒸腾,而重浊的不断下降、凝聚。上升的形成了天,下降的成为了地。
天地形成后,便分出来了阴阳。天为阳,地为阴。阳主动,阴主静。
地气在阳的作用下,形成现在所说的水蒸气,不断的上升,而形成了云。
云气因为阴的作用,不断的凝聚,最终下降,形成了雨。
故而云雨的形成与阴阳运动有关,而古人又认为男子为阳,女子为阴,故而古人在写小说的时候,为了生动含蓄,便将水乳交融之事,写作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