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这两个字念起来,嘴舌间仿佛流露出一点风情的气流。很多花,名字里都有一个“花”字尾缀验明身份,凤仙算有点小特别。
提到凤仙,大部分人可能想到的是民国时期那一段大名鼎鼎的风流韵事。八大胡同有名的花魁娘子小凤仙和护国将军蔡鄂,英雄美女,广为流传。以前看过一部小凤仙电视剧,刘晓庆主演,剧情人物啥的都忘的差不多了,只记得开篇第一幕:一位花楼妈妈叉着腰甩着手绢摇曳着身躯,在楼下尖着嗓子大喊:姑娘们,起来干活了----这场景如此直白,委实惊讶了我好多年。自此,连带凤仙,在我眼里就有了妖娆的气息。
实际上,我与凤仙花的渊源颇深。我们老家土话里不叫她凤仙,叫她指甲花。指甲花,可朴实了。这种一年生草本植物也很好养,家里花台里一到春天,就呼啦啦的冒出许多绿苗苗来。夏天便开始展露花颜。虽没有什么香气,可是胜在颜色鲜艳,鲜红粉红玫红到紫蓝,团团簇簇,还是能引来蝴蝶啊,蜜蜂啊一亲芳泽。
记得小学三年级有篇课文是讲凤仙花。于我,第一次听到凤仙这名。语文老师好像很喜欢这篇文章,带着我们反复诵读,逐句分析,又是划段落,写段意,又是写中心思想。完了,还布置家庭作业让我们也以凤仙花为题,自己回家写篇作文。这可是升上三年级来的第一篇作文,或者说是我们人生的第一篇作文,所以老师没有提其他要求,可以借鉴课文,也不要求字数。
写完其他作业,我对着花台里的这丛丛指甲花开始抠脑袋了。我总不能全部抄课文吧,挑部分句子抄,也不好弄,选哪句组合起来,才能念的通啊。头大头大。盯着这些花,憋了半天,我开始下笔。时隔多年,我还能记得里面大致有几句:“我家的花台里有很多凤仙花。它们叶子是细长的,绿绿的。现在正在开花,有红的,有粉的,看上去像蝴蝶。有时候会有蜜蜂飞过来采蜜。凤仙花的果实像倒挂葫芦,轻轻一碰就蹦开,种子全部跳出来。余下的果皮缩成一团,特别像一只菜青虫,我经常用它来吓堂妹。”此时的我还不知道葫芦长啥样,所以敢肯定这个“倒挂葫芦”不知道去哪看来的词汇,只是觉得这个“倒挂”像极了指甲花果的状态。这些确实是我看到和想到的了。
就这样,稀里糊涂交了作业。结果第二天课堂上,老师居然把我写的字当成了范文,在全班念,夸我观察仔细,有自己的独立思考,鼓励我再接再厉。这把我荣耀的,所以才牢牢记住了那几句话。
五年级的夏天里,又做了一件跟指甲花有关的事。暑假里,作业写完,各种能玩能耍的都过了一遍,闲的无聊。一天中午,奶奶伯母们在院子的树下乘凉做针线,不知怎么说起这花台里的指甲花。说她们年轻的时候是要用指甲花瓣压烂染红指甲的,所以才叫指甲花。还说这房前屋后种指甲花,是防蛇虫的,说是因为蛇爬过凤仙花根茎,皮肤会溃烂的。这两个说法让我来了劲。显然第二个操作性太难无法考证,我决定试试第一个,给指甲花正正名。于是伙同堂妹,摘花瓣,我家她家大伯家,跟红颜色擦边的指甲花瓣全部被我们席卷一空。然后找来小木棍和一个干净的贝壳,把花瓣剁碎压烂成泥,敷在指甲盖上,用凤仙花叶子包好,再系上根青草固定。由于花瓣不太多,我和堂妹一人包了两根手指。少年心性,总是迫不及待。不到半个小时,我们就按耐不住了,想要揭开看看,好像没什么变化,然后又盖上。这样来来回回,最后花瓣泥自己掉了。
怀着好奇的心情,我们洗干净手指头看成品。确实染上了,只不过染上的是暗黄色,有种奄奄一息的感觉。也不知道是花瓣颜色不纯,还是花瓣少了,还是时间不够,还是这事本身就是奶奶们的说法而已。不过我和妹妹对十指丹寇也没什么概念,觉得变了颜色就算是成功,到处显摆了一番。然而这黄色却是用刀刮都去不掉,只能一点点长出来被剪掉。于是又有幸目睹了一场人指甲的生长过程,此乃后话。
后来不知是花坛里的花苗被爸爸拔光了,换成了其他花苗;还是感染了什么“凤仙花瘟疫”,几家的凤仙花都慢慢的消失了。我家的花坛里栀子花开始登场,俨然成为一方霸主至今。
喜欢的小说家简.奥斯汀曾说自己擅长的是在象牙上仔细刻画乡村生活的世俗人情,没有波澜壮阔的宏大篇章,没有光芒万丈的人物英雄,却让我篇篇通读,爱不释手。今天我描绘的这一株小小的凤仙也是,一株简单的花而已,却培植着这么多美好温馨的片段。
有时候诗意不在远方,情趣不在田野,就在你眼前的细微末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