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第一节关于自尊心的选文。
文段指出,孩子的自尊心,自豪感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尤其是通过客服困难而取得的自豪感,对他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里谈到了老师的一些做法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比如简单地给学生评分,会让学生觉得老师不公平,进而挫伤孩子学习的自尊心,最后变成对一切事情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的差生。
有的老师,甚至还会采取不当的类似看笑话的做法——如,你不怎么样,我就告诉你的家长,以前,自己也有,但现在看起来有点可笑,甚至是幼稚。
文中提到,苏霍姆林斯基从不轻易地给孩子评分,除非他认为经过孩子的努力,已经到了评分的程度。
有的学生,把简单的字练了一遍又一遍,直到他自己满意时,老师在对其进行评分,这样,学生经过艰苦的劳动,获得了 荣誉感,自豪感,内心会渴望着能够再次得到老师给她的评分。
我就在想,现在我们的教育评价是一刀切,我们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是不是也可以去你学生对一项作业反复的去完成,然后我再给他们一个分数,在反复的训练中提高他们的自豪感呢?
生字,学生自己写满意了再打分,作文,学生自以为练的好了在打分,如果真能做到这样,后进生会减少,可,现在已是初中阶段的孩子,还能被重拾自尊心吗?
学习,思考,期待进一步的实践!
感悟:越挫越勇不适宜于少年儿童,他们需要呵护那稚嫩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