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纳自己”在我看来是一种难得且高尚的心境,它是由成熟、智慧的生活经验浇灌培育出的心上的花朵,曼妙芬芳——又是一面可以阻挡流言、攻击、误解和歧视的墙壁,坚不可摧。一个能全然悦纳自己的人必然是自信、快乐和强大的,他们有如一面玻璃的纯净特质,得以将内心感知到的爱和美好之光丝丝缕缕地反射、传递到外界,同时又能将外界的不美好经过吸收、过滤转化成自我认知的养分,从而修炼更好地“自我悦纳”的能力。那么,如何做到自我悦纳呢?
要做到全然悦纳自己,我认为必须要靠两个途径来实现:一个是自内而外的过程,另一个是由外及内的作用。
自内而外指的是从自我内心建立起一个支点,以此为中心来判断、明辨外界的人为是非,由此开发悦纳自己的可能。
当代人们普遍缺少的特质就是对自我的认知。生活中,左右我们大部分人的感受、情绪、思维都来自于外界环境的刺激和他人的作用,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不为其所支配,通过与内心对话来获取自我真正需要的东西。尤其是当遇到失意或挫败时,能自内而外地进行分析,避免因不好的结果带来的自我否认或厌恶感,从而做到悦纳自己。
这样说有点抽象,举一个例子。就在前几天,我在一份兼职工作中遇到了波折。我的主管在一件小事上因她眼中的我的“过失”对我一番挑剔后,甚至当面说出“不愿给我排班”的话。
在这发生后,我的心情是极为沮丧不悦的,因她的话带给我深深的自我怀疑和否定,如同出于本能的友善心理站在作为工作伙伴的人那一边,在得知她厌恶你以后而不得不产生的自我厌恶一样。于是,我开始反省自己,揣测她之所以口出此言的思路反思自己工作中的种种瑕疵——但痛思良久,也并没有令我觉得宽慰和好过,因为“我一直在以她的思维为定论试图说服自己相信我的‘过失’并且希望她能给予我‘改过自新’的机会”。但这并不是我能左右的。
而当我暂时压下内心因外界的指责带来的羞耻感和恐慌,诚实面对自己的时候,我发现,她那么说其实是不公正的。我的勤恳认真换来的不应当是这样的评断,显然,她是对我有所误解了——认为我某些不完美的表现是出于投机取巧的心理,因而产生了恶感——但我因何要为“他人眼中的我”所牵制,在沮丧不安中原地打转呢?他人眼中的自己并不是真正的你自己啊!
想通了这一点,我很自然地联想到了主管的性格:她是那种依照大众标准定义的绝对聪明能干型,自信地颇有些自负——这类人往往容易对他人形成某种固定观点,且一成不变。因此,她既然说出这种话,可见我之于她并不是必需的,我来工作与否对她没有实际利益的影响,况且,她也没有时间和耐心给予自己多去了解他人的意愿。
有了这番心理准备,两天后我收到她的短信通知这周没有排班时,心里没有丝毫诧异和难过。因为这是在我预料之中的,而且并非是我的过错——我已全然悦纳了作为此次事件当事者的自己和这样的结局了。想想看,如果我仍抱着原来的思维不放,一心在深刻反省自己中期望获得她的原谅,等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就会更加无法与自己和解了吧。
同时,通过这件事我领悟到了我所认为的别人也往往并不是真正的别人。因而,在与人相处时——尤其是在工作关系中,要做到尽量对他人全面了解,不要轻易对人产生偏见。这不仅作为一个轻简的自我规劝的符号,更是作为经历过切肤之痛因而体会至深的一份处世原则存留在了我心中——这即是悦纳自我的收获。
而由外及内地悦纳自己是指通过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做真正热爱的事情来更加接近、发现真实的自己。比如通过运动、亲近自然和阅读能带我们远离现实问题的烦扰,更加着眼于自身内在的需求和愿望,从而达成与自我的和平愉快相处,而一些困扰至深的问题也往往在此过程中有了解决之道。
相反,如果一个人习惯生活无规律,长期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或以酗酒、赌博等恶习来操控身心,生活和自身都会对此提出抗议,自我厌恶感将如影随形。因此,你不会找到一个长期过日夜颠倒,吸毒酗酒生活的人是真正快乐的。
现实对我们的塑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这取决于我们选择哪一种以及想成为怎样的自己。即使生活本身存在种种不完美,我们却总能有不断完善、愉悦自我的契机。而由外及内的自我悦纳,必定要通过选择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来实现。
以上,便是我对如何全然悦纳自己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