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从何时开始,我开始纠结起一个问题:生而为人,度过一生,是不是一定要不断犯错?这才是成长?现在的自己,回忆小时候自己的那些没有意识到的犯错的傻事,那以后回忆现在,也会认为现在的自己所做的一些事也是错的吗?错误导致时间的浪费甚至影响生命轨迹。为什么存在着这样延迟性的认知?
这样的疑问,一旦开始便会有源源不断的追问,却始终找不到答案。是不是根本没有答案?时代变迁,岁月长流,时间和空间的不断交错,这之中的人们,便有了各种各样的人生,或平淡或传奇,却不见重复,那这其中是否存在一个完全正确的人生或者是经过借鉴后得出的正确趋势?历来各类人生传记,各类林林总总的新闻故事,赞美批判各持说法,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往。所以,依然还是在犯错,还是会继续犯错。面对永远无法统一化的审视标准,存在无法抹掉的诟病的大众化标准,让人往往无法反抗似的去顺应大众潮流。有的人会反抗,我先是下意识地怀疑,然后也许潜意识里回去审视甚至崇拜,他们好像是异类,我还是处于沉默的大众化人群的范畴里。这也许是因为我不是只以我一个单独个体的身份生活着,而是背负着种种责任在行走,无法挣脱,因为找不到理由。所以,只能安于现状。
埋怨这些束缚,想要摆脱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自私,所以是错误的。而这些束缚使我无法追逐自我思想上的超脱,我安于现状是不是又是一种犯错呢?以大众的一般标准 前者罪更重,可是大众的标准就是正确吗?人生只能人云亦云吗?我感到疑惑、无奈、恼怒,心情复杂无法释放。花花草草的单纯美丽让人心安,蓝天白云让人心安,但是这样的心安总是片刻。脑海里的思想转变很快,一次次思索,一次次改观,却不知道是向好的方向还是坏的方向。难道模棱两可吗?如同去定义道德绑架一样困难。
往时,在喧闹的都市生活里,我看见忙碌,暴戾,怨气,这使我无比向往乡村生活,哪里的花更香,草更绿,天更蓝,一切保持着最初的美态,纯真而简朴。我坚信,都市存在着太多利益纠纷,太多的复杂关系,是我不想去面对的,也是可以不勉强自己去面对的。我知道有人会说是逃避,但是即使这样,却没有说服我理解那些归隐山林的古人,他们只是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我的性格就是这样,没有那么世故圆滑,总是喜欢用比较天真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那些我不知道的黑暗要么藏得严严实实,要么仿佛当头冷水让我窒息。也许我有点文艺,但我确实喜欢清新。直到有一天我看了一篇文章,鲍鹏山的《黑暗王国里的残烛》,我认为那是为乱世奔波的入世者孔子与归隐避世的出世者耕作人的辩论。里面恰好有说服我的一个点,出世者批判挣扎然后逃避,实质是人格理想与伦理责任的背离,孔子虽生乱世,但是用其思想的力量,关注人间苦难,耳听弱者呻吟,非如此之人,狠哉。虽我平凡之人,小人物也,但我愿意相信生命的存在始终可以为世界奉献点什么。
如果耕作之人无法被说服,那就让他远离乱世好好生活,也不一定就是错吧。生命的哲学充满了辩证,某个时刻坚持一个信仰,无对无错,既对又错,人人都是彼此的异教徒,相互碰撞,理解,不求感同深受。
我说了那么多,是不是又在犯错了呢,请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