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李欣频的《秘密副作用》里头,有那么一个故事,李欣频说,她自己越是花钱,就拥有越多的钱。看到那一段,我其实很不解,为什么就那么有自信,钱会回来?
直到自己再看李笑来的《财富自由之路》我就发现了一个秘密——学会投资自己。我们要200%相信自己未来会更好,与其在年轻的时候存那么点小钱,倒不如把那么点小钱花在自己身上,让自己值钱。
虽然,我并不知道那是不是对,不过,我就用了7年时间去验证。听过,7年就是一辈子了。我专注在古筝上七年,虽说没有花掉我所有零花钱,不过学乐器占据挺多的时间和金钱。我妈妈和爸爸都不太同意我学古筝,第一,它确实花了我很多钱,看上去没什么用;第二,不值得为这事花钱,又不是小孩,学这个干嘛?
我没有去辩论,默默地坚持自己的想法,7年就这样过去了,这周五,我被邀请,第一次独奏。之前也陆陆续续被邀请和朋友上台合奏。今天收到信息,问,愿不愿意长期合作?当时,我就觉得,很开心,真的。原来书中自有黄金屋,只要你愿意相信,并且坚持不懈,你会拥有更好的未来。
不要恐惧未知和未来,因为,我们自己可以创造。
富人思维关心焦点是“资产”,因为资产带来更多钱,像是回力标,你越是用力扔出去,会越用力飞回来。而穷人思维的关心焦点则是“花钱”或“省钱”,他们会买很多消耗品,甚至是负债。这些钱像射箭,射出去以后再也不会回来,甚至会带来持续的损失。
所以,想要钱越花越多,不是要少花钱,而是应该多购入资产,降低负债。多丢回力标,少射穿云箭。
这就是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的最大区别——穷人思维的注意力往往会停留在眼前“怕花钱”的短痛之上,所以专注于省钱。他们认为花的钱越少越好,省下来的钱都存起来以防万一,千万不要负债。富人思维是对买入资产,毫不犹豫;面对负债,分文必究,这也是为什么巴菲特会毫不犹豫购入上十亿的股票(资产),却住在50万美金的老房子里,开着并不豪华的老爷车(负债)。
最常见的穷人思维的例子是家里的老人。老人经历过艰苦的年代,所以特别节俭、怕花钱——体检怕花钱,结果没及时发现疾病;看病怕花钱,结果病得越来越厉害,最后不得不治。
当你戴上“资产还是负债”这个眼镜,你的焦点就从花多少钱,转移到了这些钱花出去到底能带来正向收益还是负向收益,这就是投资的思维。
1. 学习
学习是资产还是负债?取决于能否给你带来正向现金流。如果你学习有输出,能够解决身边的问题,或者通过学习让自己成为团队中心、社交红人,你的学习都是投资,值得花更多的钱。而如果学习只是让你不焦虑,让你心里更加舒服,既没有输出也没有增值,再多再好的课程和学习资料,甚至拿到学历或者证书,也都是一种负债。
2. 健康
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资产,其他的所有东西都建构其上,而重大疾病是极其糟糕的负债。在身体健康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上增加投入,非常值得。到了30岁以后,可以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如果你还有很多既损害身体健康,还挺花钱的爱好,比如抽烟、酗酒,那就是大负债。
有数据显示,中美中产阶级花在健康上的投入都是20万左右,只不过美国人倾向于每年花5000元,而中国人都花在了生命最后的半年。前者是持续投资,而后者是关键时刻去还债。
3. 好的人际
一定要“重仓”(见下方注释)优秀、勤奋和懂得回报的人,这些人是人生重大资产。他们成长迅速,懂得回报,如果还年轻,绝对是比股票还要值钱的人生资产,在关键时刻要尽全力给予他们帮助和支持。
反过来,我见过很多人经常吹牛皮说,“我有一堆兄弟,四海朋友,谁谁谁都给我面子,平时吃饭一个电话隔着5个环都能出现”,但真的出了事情,这群朋友跑得比谁都快。这种兄弟、小弟其实都是负债,越少越好。实在是有一些碍于情面不能不去的场合、不得不交的朋友……仔细斟酌一下,尽可能降低甚至放弃这些负债吧。
4. 父母
父母在早期是我们的资产,但是父母到了60岁以后,则需要你越来越多的财力和精神支出,于是从资产慢慢变成了负债。做儿女的,自然是要承担好这个债务,但是一定别忘了帮他们更好地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购买好的保险(如果保险足够好,能报销,他们就舍得花钱)、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这在财务上叫优化债务结构。如果你已经为人父母,你则需要照顾好自己,不要成为儿女的负债。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第25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