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桂、大桂、辣桂、筒桂、玉桂、牡桂、紫桂、菌桂、桂皮。
药科——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
产地——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
药类——温里。
药性——大热。
药味——甘、辛。
入经——肝、心、脾、肾。
功效——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主治——虚阳上浮,眩晕目赤,心腹冷痛,腰膝冷痛,寒疝腹痛,痛经经闭,肾虚作喘,
阳痿宫冷,虚寒吐泻。
现治——支气管哮喘,鼻息肉,鹤膝风,消渴,自汗,头痛,耳鸣,各种心痛,胁痛,肠鸣,堕胎,霍乱转筋,遗尿,遗精,跌打扑伤破。
参治——冒暑伏热,戴阳,格阳,上热下寒,怯寒畏冷,久寒积冷,身战栗,口舌青,肢节痹痛,浮肿,心跳不宁,神疲气怯,多悲不乐,阴阳气逆,奔豚疝瘕冲筑,瘀血,破血,结气,癥瘕,产后腹中瘕痛,产后余血块痛,腹中有瘀血,腹痛时时下血,五劳七伤,口舌糜破,鼻齆,喉痹,虚寒阴火喉痛,来往冲心腹痛,乳痈,呕吐,米谷不化,胞衣不下,小便不利,大便不实,白带腥臭,阴囊缩,脚气上冲,水邪浮肿,三虫,一切阴疽,痈痹,痃癖,牛皮癣,贴骨疽,痈疽痘疮,痈疡脓肿。
药理——温中,补中,益气,益精,解热,止渴,止唾,止烦,镇静,明目,补元阳,
通九窍,利关节,坚骨节,续筋骨,生肌肉,暖脾胃,暖腰膝,解毒(草、木、蛇等),杀真菌,抗炎,降压,抗溃疡,抗肿瘤,抗惊厥,利肝肺气,通利月经,调节疫功能,预防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改善心血管系统,抗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清三酰甘油,缓和肠胃刺激,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预防血吸虫病。
用法——水煎(不宜久煎),研末,丸剂,外用(研末调敷或浸酒涂擦)。
用量——水煎(常量1.5~4.5克),外用(适量)。
禁忌——忌见火。畏赤石脂。孕妇禁服,产后血热者禁服,痰嗽咽痛者禁服,血热妄行出血者禁服,血虚内燥者禁服,阴虚火旺者禁服,肝盛火起者忌服,里有实热者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