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导言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原理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 学生面临时间的分配
- 家庭面临如何支出或储蓄自己的家庭收入
- 国家面临“大炮与黄油”的交替
- 社会面临清洁的环境与高收入水平的交替
- 社会面临的另一个:效率与平等的交替
- 蛋糕切的越小(越平等)
- 但是会削弱对劳动的奖励,最终导致蛋糕变小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 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称为边际变动
- 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行动
- 比如飞机准备起飞时,有人要上飞机,机票会很便宜,对于航空公司,边际收益:一张机票,边际成本:一个乘客的消费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 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
- 举例:安全带,使得发生车祸死亡概率减小,但使得谨慎驾驶的收益变小,最终结果导致车祸次数变多,总体死亡人数一致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 贸易能够使每个人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 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价格就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
- 当政府阻止价格根据供求自发地调整时,它就限制了看不见的手协调组成经济的千百万家庭和企业的能力
- 解释了为什么税收对资源配置有不利的影响:扭曲了价格,从而扭曲了决策
- 共产主义的失败:价格是由中央计划者制定,把看不见的手束缚起来了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 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
- 促进效率:把蛋糕做大
- 促进平等:蛋糕切小
- 市场失灵的原因
-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动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 如污染
- 市场势力:一个人(或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
- 垄断者
-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动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 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 生产率增长率决定了平均收入增长率
- 预算赤字抑制生活水平的增长
- 对生产率不利,筹资需要借钱
- 减少了对人力资本(学生教育)和物质资本(企业工厂)的投资
- 生产率就降低了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 通过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 降低通货膨胀会引起失业暂时增加
- 菲利普斯曲线
- 原因在于:价格是有粘性的,按理说物价应该要下跌,但是由于粘性,短期内没有下跌,此时,可支配支出变少,企业销售量下降,引起解雇工人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人们如何互相交易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链接: 更多介绍
循环流向图模型:经济组织的纲领性表述
- 两个市场
- 物品与劳务市场
- 家庭是买者,企业是卖者
- 生产要素市场
- 家庭是卖者,企业是买者
- 物品与劳务市场
- 外圈表示货币流向,里圈表示物品与劳务流向
生产可能性边界模型
链接: 更多介绍
- 经济可以生产边界线上或是该边界线之内的任何组合,但是边界线以外的点是不可能实现的
- 表明社会面临的一种交替关系
- 表明了用一种物品的观点来衡量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
- 当电脑生产发展较好时,生产可能边界向外移动,此时增加了经济所能生产的汽车和电脑的数量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在某个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
实证表述与规范表述
- 实证:关于世界是什么的判断
- 规范:关于世界应是什么的判断,更像一个决策者
第三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贸易如何使得每个人生活的更好?
-
可以使人们专门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
每个人可以做自己更擅长的事
- 贸易优势在于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
- 适用于国家和个人
-
牧牛人和农民的故事
-
- 牧牛人只养牛,农民只种土豆
- 贸易使得生活更好
-
- 牧牛人养牛,并且也做土豆,效率还都比农民高,农民也养牛也做土豆
- 牧牛人比农民效率都高:绝对优势
- 但是牧牛人养牛的效率比土豆高,农民做土豆的效率比养牛高
- 仍然可以通过贸易,使得双方获得更多的牛和土豆
- 贸易使生活更好
- 这里考虑的是比较优势
- 注意:同一个人不可能在生产两种物品时都有比较优势,因为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是另一种物品的倒数
- 仍然可以通过贸易,使得双方获得更多的牛和土豆
-
-
乔丹与隔壁小女孩修剪草坪的故事
乔丹可能修剪的更快,2小时,但是去拍广告能赚1万美金。修剪草坪的机会成本为1万美金。
隔壁小女孩修剪更慢,4小时,但是去麦当劳打工,能赚20美金。修剪草坪的机会成本为20美金。
这时,乔丹应该雇佣小女孩,只要出钱大于20美金,小于1万美金,两个人生活都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