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口,在人类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就有原始的渡江、渡河方式,江南水乡,渡口更是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岁月变迁,桥通两岸,渡口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在姚江之上,仍有姜家渡、河姆渡、半浦渡和邵家渡,穿越古今,仍在继续运行之中。
渡口到底诞生于哪一年,没人能够说清楚,但是从宁波发现的三处人类活动遗址中,可以推及到5-7千年前,甚至8000多年前。
河姆渡,位于宁波余姚市河姆渡镇,北岸是河姆渡镇浪墅桥村,南岸是河姆渡镇的河姆渡村,村名、镇名,都以渡口而名。
著名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就在北岸的浪墅桥村。
1973年夏天,余姚罗江公社的群众在渡口旁兴修水利时,意外挖掘到了一处原始村落遗址,被称为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遗址经过1973年和1977年两次考古发掘,出土了陶器、玉器、木器、栽培遗物、建筑构件等各类文物,6700余件,为研究当时农业、建筑、纺织、艺术和东方文明起源,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被学术界公认为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河姆渡遗址叠压着四个文化层,经测定,最下层的人居年代可以推及到7000年前。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东南沿海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地域特色,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
自从有人类在姚江两岸居住以来,就有原始的渡江方式,维系着两岸往来,推进着人类发展,著名的河姆渡,应运而生。
1992年,余姚境内的罗江、江中、车厩三个乡合并为河姆渡镇,镇以河姆渡遗址而名。
1993年5月,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馆名由时任国家领导人题写。
河姆渡,穿越数千年,历史重现。
渡口仍在运行,渡船使用的是传统的摇橹方式,人类的历史进程,正如摇橹推进。
江上风光,山水风情,可以把渡船当游船,渡过去,又渡回来,逍遥时光,穿越古今,岁月静好。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的东北侧,紧邻风景秀丽的杨家池,亭台楼阁,曲径通幽,赏心悦目。
很想进去走走看看,但是四周封闭,不能进入。
美如私家园林的杨家池,只能航拍欣赏。
为啥不对外开放呢?
宁波共有三处史前遗址,河姆渡遗址、田螺山遗址和井头山遗址,都在余姚市内,呈现了人类早期生活的遗迹。
田螺山遗址,位于余姚市三七市镇相岙村的田螺山周围。
2001年,当地一家私营热处理厂,为解决生产用水打井时,从两三米深的地层里挖出了很多陶片、动物骨骼、木头等地下文物。
2004年2月至6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联合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专业人员,对田螺山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出土可复原陶器和较完整的骨角牙、陶、石、玉、木类器物600件以上,器物形制与河姆渡遗址一样,属于同一时期,5-7千年前人类生活的遗迹。
2020年5月30日,浙江省文物局、余姚市人民政府和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公布,最新发掘的井头山遗址,将宁波地区的人类活动和文明发展史,推进到了8000多年前。
井头山遗址位于宁波余姚市三七市镇井头山南麓,处于河姆渡遗址的正北方向大约十公里,与田螺山遗址相距仅仅1.5公里。
2013年底,因当地一家工厂在厂房建设打桩时,意外发现地下8米左右存在人类早期的文物。
2019年9月至今,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浙江省文物局统筹组织,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余姚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等进行了考古发掘。
目前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陶器、石器、木器、骨器、贝壳器等人工遗物和早期稻作遗存,以及极为丰富的水生、陆生动植物遗存,样品经权威专业机构检测,数据显示,遗址文化层的年代距今8千年左右,最大的达到8300多年。
井头山遗址,是迄今为止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埋藏最深、年代最早的一处海岸贝丘遗址,在研究海洋与环境变化方面有重要意义。
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5-7千年的人类居住历史,又向前推进了一千年。
井头山遗址的横空出世,改写了宁波的历史,从此要说:宁波八千年。
沧海桑田,或许正是人类前行的真实写照。
每一步,都那么厚重与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