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不回的那一口醇冽

年龄渐长,愈发沉湎于回望过往。偶然刷到一段2000年春晚的片段,思绪瞬间被拉回那个跨世纪之夜——班级联欢会上,自己也曾那样忘情地蹦跳,青春的欢腾与高考的压力交织成一种奇异的亢奋,以至于回家后,仍戴着耳机在午夜独舞,久久难平。倏忽间,二十余年竟已成往昔。

午后行走在科技园的小径,蝉声“乌拉乌拉”如潮水般涌来,蓦然失神。那声浪如此熟悉,仿佛把我卷回了童年在彭沟老家:泡桐树上蝉鸣聒噪,小小的绿色飞蝉我们唤作“浮梁子”,叫声夸张而又呆滞,用竹竿顶端的小面球就能轻易粘住;而墨色大个儿的狡猾得多,后来才知它们学名“黑蚱蝉”,那藏匿土中的幼虫,如今已是餐桌上难得的下酒美味。

是夜,与友人小聚方归。唇齿间,朝日啤酒的微甘尚在流连。热夏、冰啤、小龙虾、烧烤串……所谓“痛风套餐”,明知不宜,却总令人难以割舍这份酣畅。童年记忆里,啤酒常被白色色塑料绳整齐捆扎,是大人们待客的夏日标配。除却收集空瓶带来的微小欢愉,也曾偷偷啜饮。滋味如何早已模糊不清,唯记得那一刻小小的禁忌与刺激,鲜明如昨。

大学时光,延续着对廉价啤酒的记忆。仍是塑料绳捆扎的“迎客松”,便成了拮据学子们抒发胸臆的琼浆。课业之余,推杯换盏间,多少肝胆相照的豪言壮语伴着气泡消散,如今想来,竟已化作无声的唏嘘。

初踏职场,在上海临港工地当测量员。日日早出晚归,一身尘土,竟是亲眼见证了临港新城的崛起。每每返回项目部,错过饭点是常事。就着一桌残羹冷炙,掀开一瓶冰镇“东海”,倒进盛饭的搪瓷盆,扬起脖子便是满满一盆冰啤下肚,洗尽一身疲惫;随后再夯一盆米饭下去,整日的辛劳便烟消云散了。

时光流转,如今站在超市琳琅满目的货架前,选购啤酒时总忍不住细看配料表,挑剔着其中的大米或其他辅料,以此甄别那些工业化的清淡之水。纵使精酿的口味再精妙繁复,唇齿间却总是怅然——那记忆深处独属青春的、混着泥土、汗水、懵懂与热望的醇冽,终究是寻不回的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儿时居住的新村周围常见的蝉有三种。 第一种学名叫蟪蛄[huì gū]。灰褐色,有的偏黄褐色。体型小,...
    使面村哥阅读 682评论 0 25
  •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中国人民爱过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团圆中秋节。这一天的中国从大城小市到偏乡...
    返朴归真阅读 3,810评论 18 306
  • 一、 “你知道一个叫叶岛的地方吗?”阿良问我。 “不知道。”我摇着头,弹弹手中烟灰。 “我家就在叶岛。” 阿良来做...
    小托夫阅读 1,740评论 10 13
  •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1 电话那头,父亲说离麦子成熟还得十来天,语气有些沉郁。也难怪,这几年的天气...
    一根不上进的鱼阅读 1,836评论 9 119
  • 牛排 不同的肉口感不一,以牛排来说,最爱Sirloin,鲜嫩出自于牛脊背上的稍许油花嫩筋,四分熟下粉色的肉质Q弹有...
    malvina1126阅读 1,27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