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在这个世界上,情感是有条件的还是无条件的?
各位好 很有意思 可能在很多人的认知里 人与人之间情感 关怀当然是无私的 所以会对咨询师在咨询中的关怀 对咨询关系有很多的刺 觉得那是花钱买的 之前我也在这里纠结了很长时间 这也成为我在咨询中的一根刺
但是慢慢我发现 人世间的很多情感 很多人的爱其实是有价的 甚至在家庭亲密关系中亦不外如是。
就好像父母对孩子 当孩子听话 符合父母要求的时候 就会得到关爱 奖励 反之可能会招来嘲讽 指责 贬低 亦或者他希望通过爱来控制孩子 当他失控的时候 就会以此来绑架你。
中国人有句话叫 “养儿防老” 这四个字赤裸裸地诠释了这点 其他的关系更不需要说了 婚前也可以财产公证 划清界限 。
所以 似乎追求无条件的爱 亦是一种虚妄的幻想。
【回答】
文 | 丹思心舞
咨访关系中的“花钱买”是系统平衡的动力了,同时也体现来访者改变的意愿和动力,而非咨询师单方面的要求和条件,咨询师不收钱提供服务,不能养活自己,这样的生态是恶性的,助长了剥削,又谈何情感?从行业角度来说,这类服务的价值是需要体现在合理的报酬中的。在健康的关系中,金钱的流动只是维护系统平衡的方式,是服务于人的工具,不是最终交换的目的。
当然,每个咨询师的专业和服务水平是不是对得起这份报酬,有没有谋取合理报酬以外的不当收入和满足其他私欲,那就是具体到个人了,不能因为有负面案例就否定整个回报机制。
其他关系也一样,有平衡机制制约,如果失衡了,关系是无以为继,这种平衡就是要求双方的付出,从情感上来说,是相互的、自愿的,金钱和其他物质只是一种承载情感的工具,是体现相互的尊重和爱的,而不是最终交换的目的。
只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平衡是在更大的系统中达成的,即父母的付出永远不是孩子能够直接回报的,只有将这个爱传递给下一代。所以存在“养儿防老”的现象,是渗透到部分亲密关系中的杂念,但不意味着这是亲密关系的实质,有时它是在生存条件制约下产生的。
在传统文化中,师生关系中的平衡也类似亲子关系中的传承,但现在演化得有些变质。
最终我们判别情感交流的健康度,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谁是工具?是物还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