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有形,有形之物就有生老病死,因此有壮就会有老,这是身体的法则,无法违背。经筋疗法的宗旨是为了修身,本篇通过学习掌握经筋的知识,解决人体的修身治疗,从而调畅气机、疏通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维持机体健康。
修身就是维修保养身体,通过经筋疗法的医理、医技、医术、手势手法,来修正、修复身体已经形成的“筋结病灶”来解除疾病,对我们身体起到维修保养的作用。
1
《灵枢·卫气》云:“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候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知六腑之气街者,能知解结契绍于门户;能知虚实之坚软者,知补泻之所在;能知六经标本者,可以无惑于天下”。所以,调理人体的精髓通畅,使人体的天、地、人三气同调,达到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的平衡,这样才能达到身安而心安,这就是经筋疗法所独有的内涵。
“筋结病灶”从医学角度而言它是连缀百骸、围络周身、各有定位的物质组织基础,“筋结病灶”是邪气聚结于筋,致使人体经络的不畅通,甚至造成了精髓的阻滞,导致我们人体百病丛生,现代医学往往诊断为“痛性小结”,这就是“筋结”,它阻碍了细胞组织周围的正常血运、压迫了周围的神经、血管、淋巴等等组织,从而改变了细胞周围组织正常的生理环境,破坏了正常细胞的新陈代谢,所以导致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
2
《上古天真论》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就是说:遵循自然规律,进行养生保健,何患之有呢?身不安何以为安呢?身体作为生命的载体,我们的心脏着床于身体,所以二者融合,生命才生生不息,身不在一切皆空,所以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我们每个人的身体状态一定要进行维修保养。
3
人体生病往往表现形式大都是以疼痛这个现象来进行反应,同时也有酸、麻、涨、肿、痒等表现,让人们难以忍受的,往往不是疾病本身,而是疾病所带来的反应,其中最让人无法接受的就是疼痛,大家感觉一下是不是这样,有人说疼痛比死亡更可怕。
疼痛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既有主观性,也有客观性存在,它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信息反映,引起疼痛有很多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病理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等等。疼痛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谜,是难以归纳和令人迷惑的问题,疼痛无法量度,往往很多人对于疼痛的量度都是从个人自己主观的意愿去完成的,对于很多在进行量度、量化以及重复的数据表现疼痛度,到现在为止,应该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往往人有疾病,其实就是人的形体、身体有一个病痛,人是否拥有一个真正的安心、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安详?我们现在从心性之学来简单的论述一下,通常每个人身,有面部的表情、动作和语言表达,综合起来才构成一个人的行为,这些行为由整个身体运作,按照固有的传统文化来讲,同时能起到见、闻、觉、知这样意识的范围,也就是意识与脑的作用。
至于传统文化中的“心”,包含着人体的头脑、四肢、百骸、脏腑甚至所有细胞,在现实存在的生命作用上,人们一切思想、行为表现在外用的方面,完全是因为身,才能造成这个人世间芸芸众生的种种现象。
4
曾子曰:“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所以,修身的重点,在于正心,并不是在修饰外形,所以说修身在正其心,正所谓:道在心不在外形。但心在哪里,什么是心,怎样才是心在,怎样才是正心?
传统文化所说的心是包括整个人体包括头脑、四肢、白骸、脏腑甚至全体细胞,乃至于,现有生命活动所波及的反应,以及它能起思维想念和意识所反应的见、闻、觉、知等功用,都是心的所知的作用,它既不是纯生理的又不是纯精神的,又都属于心的范畴,所以,可以知道传统文化中的“心”是一个代号,是一个代名词,“心”是生理精神合一的代号,心和身是不可分割的。
《灵枢·五变》云:人之有常病也,亦因其骨节皮肤腠理之不坚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为病也。由此可知,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直接同筋肉联系在一起,运用经筋疗法对人的身体进行修身,身修而后筋松脉通,促进身体气血运行的疏布。
灵枢·本藏云: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这说明气血精神皆来源于安宁的脏腑。脏腑的处泰安宁依赖于筋肉系统结聚于骨属结构的稳固 ,人体的筋性结构,对整个人身不可或缺。
5
经筋疗法以“消灶理筋法”达到松解筋结对机体组织的压迫,从而疏通整个经络,促进溪谷化生,津液流行,贯彻实施通则不痛的不二法则,即通过理筋来实现扶正的功效,达到提高机体自身祛邪的能力,祛邪扶正后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就容易达到平衡。
歧伯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说明了人体阴阳平衡人的精气神、内敛是天人合一的观点,能知道并做到这样的修身,身安了,心安了,则心在,人的体将无惑于天下。
这就是修身的经筋辩证!这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