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诗歌、散文、小说、电影剧本、杂文,归根到底作者的目的,都是推销自己的价值观。
议论文直接举例论证,杂文批判进击,散文语言散淡、潜移默化,小说给你无数种别样的人生经验——还是为了告诉你该怎么做,什么不该做。
每本书都有作者自己的观点,我们在读完之后是接纳还是不接纳这种观点,就要思考这种观念与我价值观是否相符?如果是相符的,就用来填充我的认知框架,如果是相悖的,我们就要思考,价值观之间的取向,哪种才是正确的?到底是自己现存的价值思维正确,还是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更高一筹?
想完之后,觉得还是自己认知不错,就拒绝这本书对意识的改造;如果觉得书有道理,那么就推翻原有认识,接受这本书作者的表达宣传。
那些读什么就信奉什么的读法,是错误的,是没有自我的读法。
读书是一个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
(本文内容摘自网易号作者的文章,觉得挺有道理,找不到原文出处了,如果原作者看到后觉得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