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刚发生一个事情:用户来电要求立刻处理某件事(我是临时客服角色),但由于我处于下班后的电话值班状态,无法立刻处理好。用户就比较生气,说我工作不专业,工作时间不守着电脑balabala。我内心一股无名火蹭的就上来了,张嘴就想怼回去。在话语要说出嘴的那一刻,我咽回来了。此时我脑子里蹦出一句话: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于是,我立刻调整了心态,用相对比较柔和的语气跟对方说我马上处理,稍等两分钟。对方还在balabala不断吐槽我,我仍旧一边听着给予一定的回应,一边开电脑,大脑迅速转动想着解决方案。打开电脑查看各项信息正常后,我决定再检查确认一下。想着用户还在线上生气的等着,我轻声跟用户说我正在处理,两分钟后给他回电,请他稍等一下。用户非常生气的挂了电话。两分钟后,确认问题已经处理完毕,我回电过去告诉他结果并且很真诚的道歉了,为没能第一时间立刻处理好他的问题而致歉。用户起初有些不满,还对我提出了一些质疑,我耐心的给予了解释,并再一次道歉。在我的真诚道歉后,对方理解了,并且对自己刚刚的吐槽表示歉意。
“有效果比有道理重要”这是《重塑心灵》这本书里写的NLP中12条前提假设中的一条。这本书我最近看了2遍,看完后很多内容我都忘了,也有一些重要的内容已经进入了我的潜意识。当我需要的时候它们自动就出来了!
这本书里中有章节专门讲内感官。我着重看了好几遍,看完自己觉得掌握了七八分之后就开始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所以最近我在招聘面试的时候,会刻意的看对方在表达时眼球转动的方向、说话用字及行为表现来判断对方哪个内感官用的比较多。同时抛出一些问题,来验证我的判断,最终综合整体来考虑是否适合岗位要求。
我招来的两位客服专员都是属于内听觉较强,同时内视觉和内感觉都还不错的人。因为客服专员每天都需要接打电话,需要对声音比较敏感。不论用户在电话里说什么,都要能够听明白并且迅速给出回应。而内听觉+内视觉较强的人做事勤快而且又条理,而内感觉强的人很容易照顾他人的感受,非常符合客服岗位的需求。另外,我招的测试工程师一位是属于内视觉较强,内感觉还不错,内听觉较弱;另一位属于内感觉较强,内视觉和内听觉都还不错的。做软件测试,比较注意产品细节的把控,也需要更多发散思维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尤其需要从用户的角度去考虑产品的交互和设计是否合理。故此,我选择内感觉+内视觉比较强的人来做测试。
当然,三种内感官没有好坏之分。每种都有其特点,把特点放对了位置就是大大的优点。同时,每个人的内感官类型都不是一定固定的。这个可以有意识的去培养和发展。比如我是典型的内听觉型,对于听觉输入比较敏感,所以我喜欢听音频而不是看文字。我看书特别的慢,恨不得每一行字都在心里默读出来。但同时我也知道,这样对自己设限了不太好。于是,我最近在刻意的练习我的视觉输入。不仅仅增加了看书的练习,走在路上我也会刻意的去观察身边的人事物,然后一遍遍的在脑子里回放,尽可能复述多一些自己记住的细节。同时,也在刻意的练习自己跟内心感觉的链接。当有情绪上来时,尽可能的停下来呆一会,感受自己内心的情绪状态。这些练习会让我越来越懂自己,内心越来越轻松愉快。
书中还有一个关于价值的阐述,我非常受益。每个人对一件事都有自己独有的价值观判断。任何一件事给我们的价值都不会只有一个,同时对于同样一件事,每个人在乎的价值都不一样。有一些价值是每个人都会在乎的,例如在工作上,获得工作对等的薪酬福利,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工作过程中感到开心等等。同时也会有一些是个人特别在乎的价值。我通过观察和沟通,找出我们组每位员工内心对这份工作所在乎的价值是什么。根据对方所注重的价值,来进一步推动和激励,这样就非常有效果。
比如L非常希望在这份工作上得到一些技术上的提升,于是我就主动给他提供锻炼机会和平台。比如X非常希望得到上级对他工作的认可和关怀,于是我就会在他做出一些成绩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认可。诸如此类的一些小调整,看着好像没什么,但是对于团队的氛围有很大的改变。每个人都开开心心的从工作上拿到了自己想要的那份价值,整体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氛围也更轻松愉悦了。
现在的我看问题也不会只盯着问题看,更多的会去考虑问题背后需要关注的点。从三赢的角度来考虑,是否有更合适的解决方案。“凡是都有三种以上解决方法”,我讲这句话刻进心里,运用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尽可能发散自己的思维去考虑更多可能性。当然,还有很多做的不够好、需要修炼和学习的地方。未来我会学习到更多,也会尽可能运用起来。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更加轻松愉快。
我相信
每个人都拥有让自己成功快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