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思维1.2你是孩子最好的伙伴

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二)

昨天说管教孩子过程中的第一个误区就是控制型或者是放任型的父母。

在中国控制型父母会更多一些,因为控制和惩罚简单直接而且有效。有的父母觉得孩子实在很难管,就直接送到幼儿园,孩子很快的就变成乖乖的了,不是说不应该上幼儿园或者上幼儿园不好,而是如果孩子没有通过情感引导的方式养成规则意识,去了幼儿园他肯定是很调皮捣蛋,这时候他就会被用管理和控制的方式变成一个听话的好孩子。

我有时候会见到那种六七岁的小男孩,你看他那个样子特别慈祥稳重,他会非常乖非常安静,表现的比成年人还懂事,让我感觉这个孩子已经没有童年了,直接就进入成年了,控制和惩罚短期有效,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这并不会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快乐的人。

我们再看一下家长在管教孩子过程中的第二个误区,就是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

比如有的时候孩子出门没走几步他就不走了,他那个表情呢是想让你抱抱他,然后你问他的时候,他说“爸爸我累了”,往往我们会怎么说呢“你平时那么疯玩,精力最旺盛了,你怎么会累呢?”当我们这样表达的时候,我们就在忽略他地感受,我们当然也知道孩子不一定是累了,可能是他想和父母腻一腻,或者他想懒了。所以可以问一问,你是真累了呢还是懒了,还是就想和爸爸妈妈腻一腻,让抱一抱啊?让孩子表达出他真实的感受,然后说“我可以抱你一段,然后走到前面哪个地方,你下来自己走,好不好?”也就是说不管孩子出于什么原因,想让你抱,那是他真实的感受。而我们大人常常用自己的感受和经验来否定孩子的感受,替孩子做判断。

比如:孩子摔了一大跤,然后马上上去说“别哭不疼不疼,男子汉坚强”,你说这样说好像没错呀,这引导孩子变得坚强嘛不怕挫折。

如果父母对孩子经常用否定或者忽视感受的方法来对待他,这个孩子以后也感受不到别人的痛苦,你是不是经常见有的孩子把父母气得半死,最后还反过来讲说“生什么气至于吗?”这就有可能是因为他小时候你忽视他的感受,这样就会在人和人之间的沟通造成了非常大的障碍。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测试,把很多人的脸画成简笔画,也就是说这个人的表情画成简笔画,比如高兴、有点生气,画了很多,画一些简笔画以后拿到学校里面让人们看,这个人是什

么表情,结果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大量的那种在校园的小霸王,就是经常欺负同学的那些人哪他分辨不出这些人的表情,他会把一个生气的人的表情当做正常,因为他们在欺负别人的时候,他也觉得我没把他怎么样挺正常的,因为他会忽视别人的感受,这样的孩子就很难融入到人群中,甚至会伤害别人,而自己还不知道!

今天播音的重点是,不要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这样孩子以后就会成为一个具有同理心的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