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讲了一个故事,赚了1个亿

反超!

昨晚又是贾玲的不眠夜。

《你好,李焕英》从破亿开始,数字不断上涨,破10亿、20亿、30亿。

直到21日晚22时08分,《你好,李焕英》成功打破40.25亿票房,以0.01亿的微弱之势,领先了陈思诚《唐人街探案3》。

两部电影,从上映之日就开启了竞争的赛道。

网友一直调侃,票价“诚”可贵,真诚“贾”更高。

80后导演贾玲,80后观众讲述一个温暖的亲情故事,以最大的真诚,吸引了80后的父母,和80后的孩子,达到了一个不曾企及的高度。

《你好,李焕英》成功跻身全国票房前五,沈腾凭此片一跃成为国内影史票房最高男演员,贾玲出道即巅峰,一举成为国内票房最高女导演。

仅凭一部电影,导演贾玲的电影票房已超过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等知名大导演,曾经累积的个人电影票房总数。

有人说,贾玲赢了!

各界人士开始酸溜溜,“不过是把小品抻长了而已,许多镜头细节处理的都不够好,靠贩卖亲情有什么可捧的”。

“这不过是资本的魔力,是各路发行方、出品方等大神,助推了40个亿的票房”。

更有甚者评价,“一个喜剧演员,导演一部作品就超过所有大导演,这是电影界的尴尬和耻辱”。“是电影这个廉价的全民娱乐形式,成就了无数个电影人的财富梦想,却毁灭了真正的艺术人”。

也许,贾玲和她背后的推手们也没能预测到,《你好,李焕英》会成为现象级电影,能迎来40亿票房。

或许,她们对以上的恶意都不曾准备好该如何反击,只能接受人红是非多这附带衍生品。

可凭借李焕英赢的,又何止贾玲一个。

最大的赢家就是北京文化,已经濒临绝境的北京文化要靠李焕英“续命”。

北京文化并不是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战狼2》、《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芳华》等,都是由北京文化制作,这家公司就是“爆款制造机”。

但机会总是和危机并存。

新剧女主角郑爽被封杀和已经逾期5亿的贷款,让北京文化在一开年就迎来两次跌停。

随着《你好,李焕英》的票房屡创新高,北京文化在A股牛年首个交易日,便是一字涨停,这AB两面的戏剧人,被一部电影反转。

《李焕英》委托第三方公司保底发行,保底票房达到15亿元。

有媒体推算,《李焕英》的制作加宣发成本在3.08亿元到4.92亿元之间。

扣除成本费用和保底票房还有其他费用,奔着50亿去的《李焕英》,养肥的不仅是贾玲,还有所有保底方、发行方、出品方。

《李焕英》一共有7个出品方,19个联合出品方、4个发行方以及4个联合发行方,

除了北京文化,还有儒意影视、猫眼、阿里巴巴影业等,华谊兄弟也是《李焕英》联合出品方。

按照15亿元的票房保底发行,超出部分依据参股比例进行分账。

目前40亿的票房局面,保底发行已经成为胜局,但凡入局者,都能分得满满一杯羹。

除了票房分成的直接收入,还有被票房带起来的影业股市。

据了解,恒腾网络涨超8%,而其旗下儒意影业,正是《你好,李焕英》的主要出品方。

以编剧、导演、主演的身份,主宰着电影的核心思想,但在票房收益上,贾玲并不是最大赢家。

贾玲的北京大碗娱乐公司在这部电影出品方中排名第六,如果按照收益最大化估算,大碗娱乐收益区间在0.94%到5.96%。

扣除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再扣除3.3%特别营业税,这两项加到一起被称作8.3%的不可分账票房。

按照目前总票房40亿计算,大碗娱乐票房收入不到一个亿。

这还只是票房部分的收入,至于贾玲作为导演的收入,编剧的收入,主演的收入,以及大碗娱乐旗下艺人的收入分成等等,贾玲用电影“讲述”的这个真诚故事,至少能让她赚一个亿以上。

“来,我给你们讲个故事,能赚一个亿”。

未来许多年,贾玲可以和子孙后代们骄傲地回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