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有壬的人生轨迹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同治3年(公元1864年)离开人世三年的徐有壬魂归故里。安葬于祖藉双林镇东严家板桥,入土为安。

他从风和柳弱的江南走向京城,为国为民,千里奔波,不辞辛劳,最后为国捐躯,转了一个大圈,又回到了吴语软侬的江南,永远永远地安眠于这一块土地上。

一个半世纪过去了,徐有壬故居依然巍然挺立在沈河南岸,河界桥西南,雨花庵弄内。五开间,四进深,石门深宅,灰墙黛瓦,将近两百年了,这老屋在风雨中百年孤独,只今草木忆英雄,一砖一瓦思华年。也许它还在忆念着它旧时的主人,梦见那昔日繁华的时光。后园墙根,徐有壬亲自栽下的腊梅树,她扎根于这幽静的小巷里,寂寞地度过一个个春夏秋冬,岁岁年年,寒冬腊月,风霜雨雪,花心惊破,凌然开放,把缕缕清香留于人间。

她独占风韵,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孤芳自赏?原来却是生命的独自完成。多少个岁月过去了,也不知受过多少的折磨,然而她傲然挺立,经风沫雨,春天发芽,夏日葱荣,秋风来时黄叶飘落,然后枝桠分明,抖擞迎寒冬。朔风凌烈,白霜凝结,寒心惊破,含苞欲放。冰清玉洁绽枝头,铮铮铁骨世人仰。

这腊梅是主人生前所爱,据其后人描述,曾经在南大门的门前和天井内内各有腊梅两枝。煙灭于月岁的风雨中。这腊梅更象征着徐有壬刚正不阿,正气凌然的人生品格。

烟雨江南,地杰人灵,星罗棋布的江南小镇,不但是大城市物质的源泉更是优秀人才的来源地。在江南水乡的墙门大院里走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他们在世家文化的熏陶下,走向城市,走向四面八方,读书,见世面,仕途官道,一路向前,报效国家,却把根留在这悠长的石板小巷中,留在深深的庭院内。

有壬自聪明好学且善学,父亲早逝,他年少离家,离开风和柳弱,吴语软侬的江南水乡来到了顺天宛平投叔父,京师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成功地完成了学业。

道光九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洊升郎中。出为四川成绵龙道,署按察使。治啯匪,擒其魁,馀党解散。迁广东盐运使,署按察使,清远土匪戕官,驰剿平之。迁四川按察使。文宗即位,下诏求言,司道率引嫌,罕所陈奏。有壬独密疏,论事切直。迁云南布政使,调湖南。

徐有壬走的是一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这是过去几千年无数文人学士所走过的道路。

有壬是一位有志向有抱负有气节的读书人,他尤喜算学、天文、历法,但是他首先是个士人,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他把这一条理解得何其透彻。当官之余不忘个爱好,利用一切机会尽力实现个人梦想,而当家国危难之时,先国后家,个人的梦想更可以弃之不理。儒官,儒家思想熏陶下的有壬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尚品格和达则兼济天下的情结。

有壬幼时尝览族谱,得远祖应镳阖门殉节事,慨然曰:吾他日当如此!

徐应镳为南宋殉节,有民族气节,有壬为满清效力似乎与之不合。然而清朝至有壬时已二百多年了,民族的认同,文化的认同已淡化了满汉之分,为朝廷效力就是爱国,这清王朝已经成为天下士人思想理念的归宿了,有壬欲精忠报国的思想也不失其民族气节。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看你如何着眼,从大历史去看还是从小处看,而只有从大历史去看你才会把一切都看得自然。历史就是一条大江,泥沙齐下,清则自清。

有壬生活的年代,清王朝已是一艘千疮百孔的破船了,内外交困,苟延残喘。许多读书都成了封疆大吏。做官不是安一方百姓,而是忙于守城抗敌。

图片发自简书App

咸丰五年,有壬母丧,依例返原籍吴兴双林守孝。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未改鬓毛衰。有壬想在守制期间好好地享受一下浓浓的乡情,特别要经营他自已的自留地了。天文算学是他的爱好啊,他应该养养这个胎儿了。他让人在沈河边上的屋顶上建立了一个四面玻璃的观星台(那时的玻璃还是泊来品,稀贵)。有壬常常在夜里爬上楼顶,观察天象。

徐有壬作为清末算学的一代宗师,取得了不让西人的算学成就。徐有壬著书13卷,包含《堆垛测圆》三卷,《测圆密率》三卷、《垛积招差》、《椭圆正术》、《圆率通考》、《弧三角拾遗》、《四元算式》等各一卷。录入《务民义斋算学》的共有七卷。其学术风格融汇古今,挖掘了朱世杰等古代数学家的思想方法,并结合西学,对幂级数的展开进行了拓展。他推陈出新,将许多西方的算学技术引入了中国。

但是,此时的江南已经是危机四伏。太平军自西南而来,威胁湖州。时任浙江巡抚何桂清想到了在吴兴守制的徐有壬。于是奏请有壬出来帮助组织团练,抗击太平军的东进。

饱读儒家经典,家国理念强烈的有壬没有辜负何桂清的信任,更没有辜负家乡父老乡亲的厚望,切切实实地担负起抗匪保家的重任。他在长兴组织培训民团,筑工事,建瞭哨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组织领导能力,阻挡了太平军东进的步伐,赢得了家乡人民的赞誉。徐有壬是个文武将才。

但是他生于乱世,命运不济,已无回天之力。厄运步步紧逼了,而他还依然沉浸在保家卫国的美好梦想中。

1858年,三年守制已满,徐有壬受命督办江南粮台,雷励风云,惩贪官,保粮运,为国效力,次年被提为江苏巡抚,而此前何桂清也已提升为两江总督了。而此时的江南已是山雨欲来风满城了,太平军横扫江南大地,江浙风雨飘摇,岌岌可危。而有壬受命于危难,义无反顾。他一路向前,向着人生的终点而去。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太平军再次攻克清军的江南大本营,进而一路横扫,攻城略地,向东南沿海进军。驻守常州的何桂清不战而逃,苏州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危难时刻,有壬已有殉国之念,他绝对不会做第二个何桂清。此时他想起了他的那些数学著作,这是他作为一个学者对社会的贡献,是他毕生心血的结晶啊,书稿不能毁!于是派心腹带书稿逃出苏州,并附奏章一份,要求严惩临阵脱逃的何桂清。6月2日,太平军攻去苏州城,有壬遇难。完成了他的人生轨迹。

长期以来,由于政治的原因,徐有壬的人生光芒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用革命与反革命去认识那个时代的人,这是十分错误的,徐有壬是一个饱读诗史的读书人,是一个学者,更是一个家国理念强烈的朝廷命官,封疆大吏,忠君报国是他的人生信念,在国家危难之时,为国殉难,这是英勇之举,他的人生价值理应得到肯定和赞赏。

作为一个双林人,我为有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乡贤而骄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686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668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16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736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84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043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29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7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18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4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7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470评论 4 33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2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6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95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589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8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