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这里不谈事件缘由和当事人,只谈企业这片雪,评判一下刘学州事件中企业责任的缺失。
这个养父母离世,祖父母年迈,亲生父母淡漠冷血,而自己尚未成年的孩子,一出生就颠沛流离,从来就没有安全感,他需要切实的经济支撑,更需要得到爱的承诺。他需要感受到人间的温度,才有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当然,承担这些的首先应该是他的亲生父母,而他们难以做到。这里面,除了被人指责的冷血,客观上的一些情况,例如非婚生育、二人又各自组建了家庭、自身经济能力有限等,也是导致亲情援助难以实施的重要原因。
这种情况下,就应该有社会力量及时出手,给予这个孩子切实的帮助,让他能安身立命,让他感受到人间有爱。而不是任由人们把他和父母的矛盾当做伦理样板,公开讨论、反复揉搓,以至发酵成网络暴力,让他本就艰难的境遇雪上加霜。
刘学州的学校呢?有没有为他减免学费或安排勤工俭学?
邢台的企业呢?
河北的企业呢?
那些头部腰部腿部大大小小的教育品牌呢?
那些风口浪山上热火朝天的直播间平台呢?
那些以扶孤助残名义成立的基金会呢?
在最该企业出手相助的时候,你们却集体选择了袖手旁观。
社会是企业利益的来源, 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实施道德承诺,表达人文关怀。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内容。
我国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总则第5条第1款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为了实施标准化管理,很多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都做了ISO26000认证,你们真的明白这份认证传达的价值吗?那是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认证体系的国际标准。
它的意义是在国际层面上标准化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
事实上,实施社会救助和伦理表达,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品牌美誉度,与企业利润增长是双赢的关系。
2021年7月河南遭遇特大洪灾中, 原本举步维艰的鸿星尔克豪捐5000万,一举感动消费者,被推崇为国货之光、良心天花板。一夜之间直播间被挤爆,仓储被买空。
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
一个注入了社会责任和担当的品牌,才是有灵魂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