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
咬文又嚼字,
举笔细“敲”之……
阅读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深感文字的严谨和魅力,我们通常只在于一知半解,就加以应用……
每个文字有二重意思,其一是“直指”的意思(即字典里注解的),其二是”联想“的意思~联想的意思,其实只有作者本人心知肚明:当时处在什么样的环境;当时的心境如何?当时又想表达什么意境?……
就如香港美食家蔡澜之“完美的鸡蛋”,什么时侯吃才是最完美的,只有你自己把握好时间,掌控好火候,“嫩生”“半熟”“全熟”各人喜好不同,真可谓“众口难调”。
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改了思想感情,内容和形式亦相随而改变。
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劝他把“推”字改成“敲”……“推敲”之美谈流传至今……
阅读了朱光潜老先生的“咬文嚼字”,使我不敢冒冒然的下笔。
只是觉得自己真还需学习,停下来好好学习……才能不辜负亲们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