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对于胶片爱好者来说,最大的一件事可能就是 REFLEX 相机开始众筹了,这台相机从几个月前就开始放风,也做足了噱头,甚至很早以前就放出了拍摄的样张。
毕竟已经有超过 25 年没有推出过全新的手动胶片单反了。可能你说某些胶片相机还能通过途径订购到全新的,但那也局限于途径订购,量产型早就不存在了。
在之前公布的样片中,我们看到样片是用太苦玛镜头拍摄的,因此我就在猜测这款相机是否是使用 M42 卡口,众所周知由于蔡司和宾得的关系,M42 卡口有着大量优秀的镜头,并且大量俄系相机也使用这个卡口,同样使得这个卡口的镜头的性价比非常的高,选择这个卡口也许是最明智的选择。
不要去评论拍摄的样片的质量,我觉得说别人照片拍的不好是一件很没品的事,好像你就能拍出大片似的,而且拍照这种事情,永远都是随心,自己喜欢才是最好的。
那么这台全新设计的手动胶片单反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呢?
它用了一个看着挺酷炫但是却并不是独创性的设计,模块化。
它将相机分成了三个部分,卡口部分,机身部分,以及后背。
卡口部分很明确,它并不仅仅只是想用 M42 一个卡口,而是想要通过卡口的组装以支持全部老镜头的使用,功能类似于转接环。目前官方放出的可替换卡口有 M42 卡口(基准卡口,买机身就送),Canon FD 卡口,Nikon F 卡口,Olympus OM 卡口,Pentax K 卡口。不过为什么没有 Minolta MD 卡口?
机身部分作为驱动部分,掌控着极限指标。1s - 1/4000s 以及 B 门,光圈优先,AV + Spot + 4 stops EV 三种测光模式,电力由内置可充电锂电池供应。
后背部分使用 120 的同学应该都不会陌生,很多 120 单反相机都是可换后背的,可是那主要是因为一卷 120 实际可拍摄数量极少,而上卷又比较麻烦,牵涉到换轴等步骤,使得专业拍摄必须要使用可换后背以保证拍摄工作的连续性。
但是这个功能用在 135 上面是否有些鸡肋,且不说 135 一卷可拍摄数量三四倍于 120,足以保证拍摄的连续性,而且 135 的换卷相比 120 要方便快捷的多,根本不需要这么麻烦。
如果硬要说用途的话,可能就是你在室外用日光卷,按了几次快门就要去室内换灯光卷,这时候可能会有些用处。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说,无比的鸡肋。
我上面说过,模块化并不是它的独创设计,早在 2009 年,理光就在自己的王牌 GR 身上推出了可以更换成像模块的 GXR。但是当时理光太过大胆,将 CMOS 和镜头一起并入可替换模块中,使得替换模块价格超贵,于是这部相机虽然不错,但是也没能打开市场,在 2013 年停产之后就再没有后续机型。
虽然现在都听不到什么 Motorola 的消息了,但是他们现在的手机现在也主打模块式设计,什么电池啊音箱啊镜头啊都是可以替换的。
说回这台 REFLEX,看起来好像还不错,但是其实也还是有很多槽点的,首先就是我上面所说的鸡肋般的模块化设计了,卡口完全可以通过转接环来完成,而 135 的后背则不明所以,感觉只是为了增加一些噱头。
再说相机的设计,为了让这台在 2017 年设计发布的相机能和时代挂钩,设计者加入了蓝牙模块,目的是为了向手机传输拍摄数据,因为不是数码相机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能保留 exif 信息,这样设计估计也就是为了能让 exif 信息以另一种方式来保留吧。可能还会让相机的一些功能通过蓝牙来实现,比方说遥控快门,打开光源什么的。
但是这样做的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高度的电子化使得相机不会像传统机械相机那样耐操,可能会有较高的故障率,而这样一个小众品牌众筹的相机不可能像大品牌那样铺设完备的售后服务体系,如果坏了会很难维修。
其实上面那些都不叫个事儿,最大的问题是价格,目前一整套相机(包含 M42 卡口,不含镜头)的众筹价格为 399 英镑(约合人民币 3,500 元),如果算上运费和代购们要赚的钱,可能在国内最终价格会超过 4,000 元,而一个卡口模块价格为 35 英镑(约合人民币 300 元),一个后背模块价格为 65 英镑(约合人民币 566 元)。
这个价格可以在二手市场收一台任何一家当年的旗舰单反了,还含标头,而且相机质量也会远超这台相机,毕竟有大品牌的量产保证,设计肯定是非常好的。
如果真心热爱胶片,热爱摄影,估计还是会选择那些老相机,毕竟性价比高,而且多年前的量产型设计保证了质量,传统机械相机现在维修也不是很难。如果只是为了装个X,那这个价格能把各家的入门机买一圈了,摆在家里当道具都比这个好看。
所以说很尴尬,到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看了一下这台相机目前的众筹款项并不是很多,跟上个月 Yashica 那个玩具瞬间筹满而且超出很多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
REFLEX 的目标是筹 10 万英镑,现在已经完成了一半,甚至连便宜了 50 英镑的早鸟价都还没有卖完,而 Yashica 那个的目标是筹 80 万港币,结果筹到了将近 一千万 港币(因为 Yashica 早就已经不是早年做相机的那个日本的 Yashica 了,品牌被香港一家公司收购了,所以用港币众筹)。
和这台面向准专业及专业用户的目标群体不同,Yashica 那个纯粹就是玩具,又便宜,很多图新鲜的入门级玩家和女性用户都会想买一个来玩玩。
所以说阻碍胶片相机的复兴的最大门槛还是成本,由于用户群体的问题,现在大品牌不会去做,小品牌却没有那么多资源去控制成本。而在老相机依然有庞大的市场保有量并且性价比较高的前提下,价格贵的新相机又杀不出血路。关于这个问题我早就写了一篇文章,只是还没有发,等我有时间润色一下再发给大家看一起探讨吧。
不要怪这台相机卖的贵,在现在这个环境下,全新的面向准专业用户的胶片相机在不能够量产的前提下能够被设计并推出,他们已经尽了极大的努力,还是要向相机的设计者们致敬。只是希望能有更多的用户群体让生产者看到希望,成本是在量产的前提下才能控制的,用的人多了,价格自然就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