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赢得新客户,维护老客户,经销商必须为客户提供最优惠的价格。他们会根据客户的质量要求出不同价格的货。一般情况下,他们了解货的好坏,就看客户需要什么样的货。一开始客户拿回一点样品进行试生产。这时候客户自己就很细心,会仔细测试。如果试产没有问题,就会逐渐增加货量。如果生产第三批或第五批后仍然没有问题,客户也会放心,接下来就稳定生产了。
一个新产品,通常只要进入稳定的生产阶段,就说明产品比较稳定,至少没有出现严重的问题,有客户会接受这个产品。如果这个产品是满足某些特定人群的特定需求的小众产品,那么这个产品的体量不会太大,单品的利润率会不错,但大多数产品是大众市场,这意味着有更多的需求量 ,如果这款产品在同类产品中性价比优势明显,被主流市场渠道认可,那么生产需求会骤然增加。
这时候就会出现所谓采购困境。对于生产厂家来说,会因为以下问题而非常郁闷:
1、之前的量不大,只要你留意,在生产中加强测试,如果货源有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即使制作完成,因为数量不大,还是可以返修的。但随着产量的增加,对货源质量的担忧也会增加。他们自己很清楚,修一千套板是可以接受的,修一万套板绝对是跳楼的事情。如果经销商使用以次充好、假冒为真,后果不堪设想。
2、数量不多的时候,经销商的货源还是有保障的。可以说是随时可用。如果数量大,往往会出现库存不足的情况。最可怕的是,断货的时候经销商交期得不到保证。接到订单后,缺料、不能按时交货,也是让人跳楼的事情。
3、产品出厂时,肯定会要求产品保修等质量承诺。订单越大,质量保证要求越严格。为了减少自己的风险,供应商还必须签署类似的质量保证协议。经销商最多接受退换货条款,不同意惩罚性赔偿条款。如果经销商不签这个协议,生产商自然会更加担心。
因为这些忧郁,生产方会考虑转向厂家或代理商提货,这又会出现新的问题:
1、虽然需求量大幅增加,但对于厂家和代理商来说,这个量还是很小的,在他们那里还是挂不上号。为了保持生产或购销计划的稳定有序,厂家和代理商就是有库存,也必须等到订单截止日期才发货,不会立即发货。这样,制造商必须准备大量库存以满足生产需要。 2至4周的交货时间,需要在自有仓库至少备足一个月的用量。假设一个月卖10000套,制造商必须先准备15000套料进来,一旦库存降到一万套以下,马上又要补充5000套以上的材料,资金压力一下子就加大了。
2.对于交货要求非常紧急的订单,很容易因为材料不足而无法收到订单。客户的订单有时来得很慢,有时来得很快。尤其是贸易商的订单,往往无法持续稳定。这样的订单进来的时候,都是先付定金,然后在发货前付款。没有理由不接。不过这个订单的量通常也不小,一个订单可能相当于一个正常的半个月的量了。如果接了这个订单,肯定会影响其他订单的发货,因为准备新料的时间来不及,但不接的话确实太可惜了。
3、在厂家和代理商眼中,目前的数量还不是什么很大的订单,不会给出理想的价格。这样一来,制造商的成本也会大幅上升。如果以之前的二极管报价为参考,BOM成本有机会增加10~20%,让制造商无利可图。没钱赚,还有什么可做的?制造商是否也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来保证自己的利润?答案是不行。如果要涨价,前提是商家已经在行业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大家都认可涨价是值得的。那可以换成其他更便宜的料吗?这更是不可能的。量产的东西出货量越大,越不敢轻易换料。
这种所谓的困境有解决办法吗?当然有,而且很简单,只要制造方有足够的资金。只要资金充足,一次性向厂家或代理商下一个足够大的订单,自然会拿到好价钱。一经给价,后续厂商和代理商自然不好再加价;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制造商始终可以保持充足的物料,不会因为大额急单而影响正常订单的生产和出货;只要资金充足,就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立即达到理想的规模。一旦有了规模,就可以将资金压力通过月结等方式转移给上游供应商分担。
以一位已经跨过门槛的朋友的经验和话语结束本话题。几年前,他在一个院子里租了一座四层的厂房。最困难的时候,他作为技术股东,已经到了要提社保的地步。好在大股东有实力,活了下来。前段时间,他说:“我们现在有200多家供应商,让每家压10万货款,那就超过2000万了……”
更多行业咨讯请关注同名公众号“林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