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
工作开始很少写因自己喜好而思考的东西,自我表达从朋友圈到微博到知乎,变得越来越碎片化。非常羡慕知乎里随便一个问题便能码出上千字,将自己观点淋漓尽致表达出来的能力,所以从《锵锵三人行》停播开始找到了奋笔疾书的理由,便开始写一些自己的思考吐槽。希望文笔能赶得上自己思维的活跃,不落在笔下谁又能想的起这个阶段,你都在思考些什么。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
当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有段时间,我远离人群,独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某日,我偶然去图书馆,听到泰戈尔的演讲,而陪同在泰戈尔身边的人,是当时最卓越的一群人(即梁思成、林徽因、梁启超、梅贻琦、王国维、徐志摩),这些人站在那里,自信而笃定,那种从容让我十分羡慕。而泰戈尔,正在讲“对自己的真实”有多么重要,那一刻,我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原来这些卓越的人物,也认为花时间思考这些,谈论这些,是重要的。今天,我把泰戈尔的诗介绍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这个三段话来自电影里三个故事的主角,张果果、吴岭澜、沈光耀。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我想着这三段话便是这部散文式电影点题的那么几个点儿,具体点儿说就是“选择”与“追随真心”。文绉绉的电影里依旧还是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想起了《阿甘正传》,故事中阿甘只需要做到追随真心,想跑跑遍美国便是,喜欢詹尼一直爱着便是,要捕虾买一艘船捕便是。上帝仿佛是他亲舅,不管干什么最后都会有些收获。到这里多人会说我们不是阿甘,我们是社会主义接班人,每天需要和邪恶的资本主义做斗争。现在的每个选择都会决定未来是资本战胜我还是我战胜资本。可是我认为在认真思考与规划过后,这方面的因素对选择的影响会被减少到最小,问题总能找到方法解决,并不是不负责的借口。
如何选择,电影中吴岭澜“远离人群,独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 ,认真思考过未来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就像吴岭澜一遍又一遍的翻书的画面,一遍遍的搜索行业调研报告,尝试确定行业未来5年左右的发展;翻知乎,确定这个职业未来能达到的职场状态;看书村上春树、看王小波思索着自己未来想要的生活状态。把这些都明确在心里了,大概也知道目前的这五年该如何度过了。
当你所有的知识,所有的信仰,所有的善意、所有的爱,都在内心营造着向往与渴望,那跟着做便是了。这个时候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