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那些本来就缺乏社会性的个体,要么是低级动物,要么就是超人。社会实际上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不能在社会中生活的个体,或者因为自我满足而无需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体,不是野兽就是上帝。
——亚里士多德
01 本系列简单说明
社会心理学诞生于1908年,英国的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同时写出了名为《社会心理学》的书。
社会心理学(socail psychology)是研究人们如何认识、影响他人,以及与他人的有关系的一门科学。
“关于人类心理及其作用方式的知识,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社会科学的顺利发展离不开这类知识的丰富和精确”——麦独孤(1908)
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ssp)vs 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psp)
本系列文章参考材料为,埃利奥特·阿伦森著《the social animal by Elliot Aronson》英文版本,及郑日昌等译《社会性动物》中文版,及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社会心理学入门》,《乌合之众》等。同时,以及个人看法。
社会心理学,肯定是研究人与人的关系的一门科学。
那么,人到底是什么呢?
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解释起来,却很麻烦。换句话说,人了解自己吗?有人说了,我自己还不了解我自己,难道你了解我?
其实,人并不了解自己,因为有句话说,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这句话说白了,还是因为人不了解自己,这当然是一个关于自我认知的说法,那人的性格和命运有没有关系呢?
这些问题,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很难回答,难度就在于我们日常的常识,似乎主导了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换句话说,我们的脑子早已经被各种传统和历史,以及流行的各种观念的影响,给格式化了。但,我们可能是以他人为镜子(比如中国式的楷模偶像力量的影响),来影响我们并找到自我的,而他人又是以谁为镜子呢,所以,我觉得我们要认识自我,既要找镜子,而且还要通过镜子,来反思与找寻自我。
自我认知,我觉得是必要的,而且是重要的,否则,一个人就很容易迷失在人群中,沦为别人思想和行为的奴隶,甚至是成为别人的玩偶,而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这一点上,我是深深的认同,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的,即本我、自我、超我的思想的提出。
弗洛伊德提出了个性理论,即本我,自我,超我。
什么是本我?他认为,就是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非理性结构。本能欲望的体现者,服从愉快原则。就相当于前面的无意识状态,也是本来的我。是情感,是野性。
自我是意识系统,调解这本我同外部世界之间所存在的冲突。服从现实原则。自我相当于人的理智。
超我是根据社会行为标准和要求,在人的内部世界中起作用的结构。是禁忌,道德,伦理规范,宗教戒律的仓库或体现者。
用他的话说,人好像是一匹野马,本我就是一匹野马,自我就是那个缰绳,靠什么能勒住,依靠超我。
所以,一个人的状态,其实是这么一种状态。
那这是一个人的意识结构,如果这个人在人群中,他的结构又是什么呢?集体无意识又是什么意思?
本系列试图在这些方面有所解释与澄明。
从人的动物性来说,我们的进化过程还没有延伸到我们的心灵或精神深处,我们的动物性一直是作为人的奠基性存在,比如我们的恐惧,当你看到老虎等使你恐惧的事情时,你的心理机制可能就体现出来了,比如我们也恐惧自己陷入到集体无意识中,这是一种自我结构对自我结果的分析,认知情感和直觉,似乎也固有在我们的心理结构里面了。
当我,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问题从模糊而变得清晰起来。
因为有这种结构或本性的存在,我们经常听到,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还有说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更有人说,人一出生,他的命运基本上已经决定了,比如智商什么的,人能改变的只有20%的能动性,而80%都早已决定了。
当然,这些说法,从心理机制的角度来说,似乎是有一定的道理,这也不是说宿命论或决定论,而是说,我们人的先决条件,大部分已经被决定了,但我们还要看到,由于天时地利人和的不同,人起码还有20%的能动性,如果把这20%的能动性能够充分发挥出来,或者说发挥出我们的后天优势,一个人还是可以尽可能的摆脱固有的限制,从而达到一个更高的发展水平。
既然从宿命论,或决定论上来说,人的那80%,除了极少数天才头脑外我们无法与之竞争,而相对来说,普通人之间的差距也不是很大,都差不多,因此,人的后天能动性,通过努力发掘与实现,完全可能达到一个自我发展的高级水平。
换句话说,先天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后天,起码不是完全决定。
由此,我想到,宗教其实是一种决定论或宿命论的思维模式,它试图将人生固化,从而形成一个牢靠的奠基性的基础,这样在这个基础之上,人似乎成了神的奴隶,当然人也得到了一种稳定性的需求,即让人感觉到人生是静态的固定的循环往复的甚至是轮回的(这看起来是动态,但它是一种过程的静态机制,或者可以称为是茶杯里的风暴,影响只在框架内,无法出于框架外,因此还是静态机制),因为动态(是人生的自由选择带来的不稳定性的动态)会给人带困扰,这样人就会大大失去人本身自己的一种能动性,从而向往一种永恒稳定的生活,宗教的本质,其实就是实现这种稳定的预期。
当然了,我们如何理解自己和他人,甚至是理解宗教哲学等,也许人的很多行为,都可以归结于心理资本这个角度上,心理资本就是你作为一个组织人或者领导,比如老板你开了一家公司,你如何来组织管理分配好你的各项事务顺利进行和管控的能力。
当我们把钱作为一种资本,并让这个钱这种资本增值和发展的时候,或者说你需要有种管理钱的能力的时候,而且,如果你把自己本身作为资本的时候,当你把别人也当作资本的时候,这就是你拥有了心理资本。
心理资本是企业除了财力、人力、社会三大资本以外的第四大资本,包含自我效能感(自信)、希望、乐观、坚韧、情绪智力等。企业的竞争优势不是财力,不是技术,而是人。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而其根源在于人的心理资本。
02社会心理学是什么,以及心理学流派简述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几乎和社会心理学家的人数一样多。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下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依据的科学。社会心理学的目标是科学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的社会行为。个人的社会心理与行为、人际相互作用和社会影响是社会心理学的三个主要构成部分。
心理-社会心理学曾经被看做社会心理学的一种研究倾向,而今作为心理学的分支科学而存在。
心理学家说社会心理学,通常是指心理-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家说社会心理学,通常是指社会-社会心理学。但是在少数场合,社会心理学一词则被理解为心理-社会心理学与社会-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总和。
…...
上述例子,情境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的因素:社会影响(social influence)。社会心理学的工作定义:研究对别人的信念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了解了社会心理学,是否就意味着我明白了,个人之间怎样相互作用的?
为什么在人群中间有些人特别受欢迎,为什么有些人在人群中间总是感到很孤独,甚至是感到自己被孤立,有一种被人伤害的感觉?
为什么在人群中间我们会对某一类人有一些特别的看法,比如说我想到了对于某些地域之间歧视,这对我们又意味着什么呢?
上述所说的其实就是社会心理学要研究的内容,就是研究人和人之间相互作用的要素。如果我们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有这三个研究领域。
一类是研究与人的心理有关的生理基础的。
一类是研究个体心理的。
一类是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就是说研究人和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人们常说心理学有一个短暂的历史,和一个漫长的过去,这其实是一直可以追溯到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甚至可以比这还要早,但它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是说它就是过去一两百年,才引起人们的重视,作为一门学科而存在。
中国最早的心理学系,其实是北大校长蔡元培建立的,他当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旁听冯特的心理学,对他产生了很大的撼动与影响。冯特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德国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的建立标志着现代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诞生。
当然,这三个研究领域一开始是彼此之间互相交织在一起的,随着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它的研究范围也越来越细分了,于是就产生了这三个不同的分支,产生了众多的流派,并在这些流派的相互影响下,彼此交互促进发展。
其中,有这么几个比较重要的流派。
第一个,就是最重要的精神分析学派,以弗洛伊德为代表。
第二个,巴甫洛夫,他所奠定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他是第一位在生理学领域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我们知道弗洛伊德是研究人的意识和潜意识的,并用这个理论来解释人性和社会现象。而巴甫洛夫不同,他是刺激反应模式来解释人性现象。
第三个,被称为是人本主义的思潮下的心理学。
这两个思潮之后,还有一种是关于人的本性的追求的,比如说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学说,它从人的生理本能,社会,尊重,爱,自我实现的分层来探索了一个社会人的心理结构。
从人的发展阶段来看,人首先要生存,要能活着,也即需要衣食住行这最基本的生理本能的需求,然后,人还需要在社会中,得到他人的认同和尊重,最好,别人也不要总是用一种同情的态度来接纳我,当然了,人还需要别人的理解同情和爱,同时人还有内心深处的某种梦想,这就是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求。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的这种学说,在这种逻辑下的心理学研究,其实就是叫做人本主义为代表的第三种思潮下的心理学。
紧跟着第三思潮之后的是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是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其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它与西方传统哲学也有一定联系,其主要特点是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
介绍了一下的心理学的简单研究领域和历史流派之后,本文主要还是探讨社会心理学的内容。
社会心理学,其实是用是实用心理学的理论,用科学的方法、假设、实验的结果,来对人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人在这种社会心理现象中的个体如何发展,研究和探讨。人面对社会生活的心理反应,以企求对人在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做出解释,这是社会心理学的产生的缘起。
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人和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一个人的人生观和社会多数人的社会行动是密切相关的。
03 本系列为社会心理学的七大主题
从众——传播与宣传——社会认知——自我辩解——攻击性——偏见——爱与吸引
04 一个社会心理学习者晋级的几个阶段:
菜鸟: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发现、基本理论和大致框架。
智者:能用社会心理学的发现和理论解释社会现象。
大师:能敏锐观察社会现象,并通过假设——实验的手段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英雄:能运用社会心理学的发现和理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学习者的第一个层次,了解一些皮毛,然后夸夸其谈,振振有词,这就可以挣钱糊口了,这是菜鸟。
了解基本发现基本理论和大致框架,就是要学习各种基本发现、基本理论、很多很多历史上非常著名的理论,这就算是达到了解这一层次了。
当然,作为一个学习者,这才是初级的阶段,作为一个有追求的人,恐怕很多人不会局限在这个阶段,因此,你可能还想向智者这个阶段来追求一下了。
那智者是什么呢?
要想做到智者,你除了解理论知识以外的东西,并且能把这些知识积攒了很多东西,以你的理解方式理解了,而且你还能够使用这些知识去解释一些社会现象,并能发现理论的不足,并改进某些理论。
那在这个层次上,你可能已经成为了专家,然后,你可能要有雄心向大师这个级别迈进了。
大师其实是探索者,创新者,开拓者,他那敏锐的观察,惊人的洞悉力,往往能一眼洞穿事物的本质,并立刻很快的以直觉的方式来想到很多解决方案,或选择其中的某一最优解来解决问题。而且,你事后,去论证他的选择,的确发现是最优的。比如爱因斯坦。
那英雄呢?
英雄无敌是无敌于天下的这种境界,当然了,能够配得上英雄这个称号的,在这个世界上屈指可数,历史上很少的人能称为英雄,他做出的贡献是超种族的,全人类的,是超越的,他是一个超人,比如那些最接近神的哲学家,或者神本身。
05 社会性现象
猪流感可怕吗?——“我们全家都用大宝”。——曾经流行的各种气功和大师。——数字英雄。——“电梯工”与“垂直交通管理员”。
……
06 社会心理研究些什么?
人是怎么受影响的?为什么会接受影响?增加或减少社会影响效果的变因是什么?
这些影响的效果是暂时的还是永久的?是否同样原则适合完全不同的个体?
一个人怎么样才能喜欢另一个人,喜欢某种运动或商品?其中的心理过程是一样的吗?一个人对其他人或群体的偏见是如何形成的?
偏见与喜爱的形成过程相同(还是方向相反)呢,还是包含着完全不同的心理过程?
07 人人都是社会心理学家!
这是流行于老板之间的最深刻的故事,尤其是身经百战的老板常思考的故事,大家想想,这在说什么?
一只蝎子到了河边想过河,但不可以,因为它不能下水,之后他见到了一只青蛙,就问青蛙:“你可以背我过河吗?”
青蛙说:“当然不行了!如果我背你,你就会在我背上攻击我。”
蝎子说: “不!我一定不会那样做,如果我那样做,我们两个都会死的。因为我不会游泳”青蛙听到了,就说:“好!”
于是答应了蝎子背它过河了,在过河途中,蝎子就袭击了青蛙,当他们沉进水的时侯,青蛙就问蝎子了,为什么那样做?!
蝎子回答:“对不起,因为那个是我的本性。”
有人说,那何必花费时间精力甚至是金钱,来去了解这些常识呢?
事后诸葛——貌似真实的谬误——因某一行为而受到严厉惩罚的人可能会憎恨这一行为——如果我们无意中听到某人背后说我们的好话,我们就会喜欢这个人。
在了解人的社会行为方面,专业社会心理学家更有优势——观察、制造情景、实验条件的严格控制、他们有精确而广泛的资料。
08 行为古怪的人不一定都是疯子
情境对人们的行为有巨大的影响。
称人为“疯子”可以把他人从“好人“中剔除出去,不必为他的行为而烦恼。
简单地把行为古怪的人称为疯子是危险的——对造成行为的情境因素不予考虑——用极其简单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
09 我们离“疯子和恶棍”有多远?
引人深思的齐姆巴多实验。
菲利普·齐姆巴多在心理系的地下室里建立了一个模拟监狱。他把一组心智正常、发育成熟、情绪稳定、知识丰富的年轻人带进这所“监狱”,扔进一块硬币,按正反面决定出一半人当犯人,另一半人当看守。他们就这样生活了六天。
结果如何呢?
让我们看看齐姆巴多的描述吧:到了第六天末,我们不得不关闭这所模拟监狱了,因为所见情景令人害怕。对我们或大多数被试验人来说,已经不能确定出他们在什么时候结束了自我而开始进入了角色。大多数被试验人确实成了“犯人”或“看守”,已不能分清自我和所扮演的角色。
其行为、思想和情感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变化。不到一周,关押监禁的经验就(暂时地)抹杀了一生的学习。人的价值观瓦解了,自我概念面临挑战。人类本性中病态的、最丑陋的、最恶劣的方面显露出来了。
我们之所以感到恐惧,是因为看到了有些年轻人(看守)把另一些年轻人(犯人)当作最可恶的动物看待,以对别人施加残暴为乐。另一些年轻人(犯人)变成了奴隶般的、失去人性的机器人,他们所想的只是逃跑、幸存及对看守的加倍痛恨。
因此,努力了解不良行为的变因和过程才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