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隐私,被泄露才是“正常”的,不被泄露才是“不正常”的。
某日,我在某个平台上开了一个推广户,留下了手机号码。
开户成功之后,各种广告电话、营销电话、包括诈骗电话接撞而来。
有一天,一个营销电话又打了过来,问是否需要服务。我问,我是在某个平台开了个户,你是怎么知道我电话的?
对方支支吾吾不说,绕开了。
实在是烦的这些诈骗、广告,我打电话质问开户公司,“我今天上午刚下户,下午就有很多相关的营销公司打电话过来了。
你们就是这样服务的,马上就我的电话号码给卖了。”
对方称没有的事情。
我说,那对方是怎么知道我手机号码的,对方在我手机装了监控,知道我办好户了,就立刻过来推销了?
实在是被我逼得急了,对方说了一句:也许人家有自己的吃饭手段,我们也要吃饭。
果然不出所料,只要产生了有价值的需求,客户的信息就会被卖个赶紧,直到没有价值为止。
这只是互联网领域小小的一角发生的一幕。
所以,在互联网领域,普通的手机用户还有隐私吗?早就已经没有了。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隐私不是今天才没有的,而是很早以前就已经没了。法不责众才是主流,还显得自己天经地义的样子。
这也意味着,中国人的隐私根本就不值钱,被泄露了隐私,泄露者也只不过才被判了几年而已,不疼不痒。
那些互联网大厂、各种各样的的APP,它们肆无忌惮的窃取用户的信息,最多也只是被勒令整改,暂时下架,一段时间后死灰复燃。
被罚款,被判刑,从来没有见过。
不仅如此,APP们还特别的硬气,不授予权限,就不给你用。有些更流氓,你都不知道你的个人信息什么时候就已经被这些APP给窃取了。
为了卖货,互联网们都做到了极致。
像一些购物网站和搜索引擎,只要在上面搜索了什么关键词、看了什么商品,立刻就给你推送了大量的相似的广告。
就跟在你的手机上放了追踪器一样。
什么大数据、云数据,都是在采集了大量的用户信息之下做的算法。这些都是在侵犯了大量的人的隐私的条件下才能做成的“大数据”。
某宝的“精准投送”,就是基于大数据做的算法。一旦这种算法成为人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所看到的东西,都是片面的。
久而久之,所有人都变成了一个个圆圈,都只能在圆圈之内看他人精准投送的东西,沉浸在其中,不知道外面的世界。
就跟那只坐井观天的青蛙一样,可怜又无知。
不仅如此,被卖了还要给他人数钱。
当法不责众成为主流,隐私泄露早已经见怪不怪,所有人都必将是受害者。一些人不以为然,只是只是泄露隐私的那道雷没有劈到自己的身上而已。
个人信息、隐私法律,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