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收到孩子的微信,孩子说,妈妈我今天准备去学校考试了,可是走到门口,我又回来了,你是不是特别失望?昨晚就知道孩子一直在紧张纠结,早上在坐公交车去上班的途中,我给孩子发微信告诉她,无论何时何地,爸爸妈妈都是爱你的。然后时不时的拿起手机在看孩子是否回复。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听课,打断,舒缓,接纳,感赏,心情越来越平和,越来越释然,身处在拥挤的车厢,内心享受着独处的安然。我在想,如果孩子今天去考试了,那她是对自己一种挑战;如果她今天没有去,她应该也是有自己的理由。无论做哪种选择,这个都是她自己要面对的事。
今天看见一句话,最大的慈悲就是允许别人成为他自己。所以我内心很平和。当看见孩子微信的那一刻,我更多的是理解再理解,孩子说,妈妈我不敢去食堂吃饭,我没有考试还去吃饭。我说考没考试和吃不吃饭不是对等的吧!于是我拨通孩子的电话说,我在想一上午没有联系我,也没有去考试,你是不是在纠结?如果你上午告诉我你没有去考试,怕会影响我上班的心情,或者我会不高兴责怪你吧!孩子说,是的。我对孩子说,正如妈妈上班前告诉你的,无论何时何地,爸爸妈妈都在你的身边,无条件的爱你,并不是你表现的好,爱你就多,表现的不好,爱你就少。我再问,那下午的考试呢,孩子说,不知道。我说,我想你已经知道了,只是你不想说出来,你说你知道应该去考试,应该去学习,可是走到学校门口,怎么也跨不进去,所以我说那其实已经有答案了,你的跨不进去学校战胜了你觉得应该去学校,所以你不是不知道,你是知道的。我说,在家庭中,谁也不敢保证谁说的做的都是对的,可是能畅所欲言的说,敞开心扉的说,无所顾忌的说,也许说出来的想法,见解有些偏颇,可是在家里能放下一切的苦闷,敞开心扉的说,这才是家所需要的,家的功能之一呀!而且任何事情也是可以有商量的,商量的前提是,基于在彼此信任,理解,包容上,并不是说必须听取其中一方的意见,而是在双方都能接受的条件下,把自己的想法完全真实的展示出来,进行最大的融合,使双方都能接受。所以我希望家对于你来说是温暖的港湾,是有委屈有痛苦,可以无所顾忌流着眼泪倾诉的地方;有了幸福,有了成就,可以共同分享的地方,这样的家才应该是我们想要的家对吗?电话里听着孩子释然的笑,说是的。孩子说,妈妈我上午又哭了,觉得很内疚。我笑着说,哭,当然是可以的呀!有了情绪就要释放出来,适量的哭是排毒的,可是哭的太多了,两个眼睛肿得像桃子了,会不好看的,你说是吗?现在首要的任务是吃饭,人是铁,饭是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噢!聊天愉快的结束了,孩子微信回复了一颗爱的小红心,我觉得我慢慢的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惊异于自己这么平和,这么从容。这是以前的我想都不会想到的。我想只有内心真正的释然,才能发自内心的说出以上的话,孩子听了她不会觉得你是在安慰她。在某种程度上,我觉得孩子并不需要安慰,更需要的是理解,同理她的情绪。所以还是那句话,允许别人成为他自己,即使她是我们的孩子。回归己身,告诉孩子学习是你自己的事,身体也是你自己的,所有的决定,我想你也是经过考虑的。当孩子真正有了责任感,勇于担当起自己的那份责任,我想无论她做什么都会做的很好的。相信你,我的孩子!
感赏我自己听到孩子今天的决定内心仍然很平和;感赏我和孩子今天的沟通很畅通;投射我继续具有高频能量去感知周遭的一切;投射宇宙爸爸眷顾我们全家;投射孩子心态与状态越来越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