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刘天铎
南油坊是个家庭作坊,是个村庄、也是一个家族。
今年春天,我与天鹏兄在潍坊两次会面,他谈到要写一些南油坊的事儿,问能否提供一些素材。我很感激天鹏兄写南油坊的事。我虽然生在南油坊,并生活了13年,但自问对南油坊的事了解不多,便虚怯地应了下来。当时因为琐事缠身,天鹏兄又刚有写南油坊这种想法,所以感觉不着急,就把这事放了放。没想到才两三个月,《南油坊那些事儿》已经成书,佩服天鹏兄做事风格。
一、我认识的南油坊
对于南油坊的由来,是从父亲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的。先祖为了糊口在此地开了油坊,以后逐渐发展到土地千亩,人口数百,房屋若干,并建有楼房、庄园围墙。产业除了油坊,还有药房、豆腐坊等,并设立了私家学堂,成了一个完整的小农庄。相对于西北2里地的泊庄村,称为“南油坊”。
我记事时,油坊早已不存,那高高围墙只留下矮矮的墙基,神秘的“瓦大门”没了踪迹,楼房已经坍塌,只留下堆积得高高的碎石瓦砾,还在昭示着当年的辉煌。那失修多年的青砖瓦舍,大多住着先祖的子孙。这时的“南油坊”已经改名为“小泊庄”,很少有人提“南油坊”几个字了。到1975年,小泊庄并入了泊庄村后,南油坊终于被历史的尘埃湮没了。除了小泊庄的人,很少有人知道南油坊的事了。
离开家乡快40年了,努力试着不提也不去想“南油坊”,也逐渐适应了“梦里不知身是客,错把他乡当故乡”的感觉。但今天,《南油坊那些事儿》又唤起了我的点滴记忆:那幽远深长的西沙沟,魂牵梦绕的九曲河,勾心斗角的大瓦房,迂回曲折的青砖巷,有无限遐想的后天井,令人陶醉的桃园;还有会看病的天一,懂无线电技术会修收音机的天锡,开柴油机、拖拉机的耀明、耀宇,“把持”耕地、播种技术多年的光武、良廷,能干各种农活的良福、良治,会做豆腐、吊粉皮的良玉,写一手好字的良金,烤烟能人良骏,会编框子篮子的良琪,木工能人耀西、耀新,会唱京剧的良臣,懂果树修剪技术的世祥;还有,从南油坊走出去的刘善本、刘平、刘建、刘金兰等一批仁人志士,有的从戎,有的执教,有的经商,有的做工。这就是我印象中的南油坊,依稀闪现着先祖们的影子。
二、我读《南油坊那些事儿》
史海钩沉,《南油坊那些事儿》记述了南油坊200多年的风风雨雨。南油坊很小,小到只是一家小作坊,不能单列为一个行政村;它又很大,它是旧中国家庭作坊业层的一个典型缩影,是旧中国社会最底阶层人们艰苦创业的生活写照。
南油坊创建初期,与其他小作坊一样,靠先祖的勤奋和吃苦耐劳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南油坊那些事儿》中这样描述先祖刘乐仁道:“最初,先是到远离15里外的高崖街一家亲戚买豆油来卖。……只能买一担卖一担,本小利薄,十分辛苦。”
创业,靠勤奋和吃苦耐劳是远远不够的,即使侥幸成功,也不可能行稳致远。刘乐仁对形势敏锐的洞察力和创业智慧,是南油坊创建成功的根本条件。
“虽说有了些入账,但他还是感到不过瘾。他望着自家地里一片熟透了的黄豆,心里开始盘算:赊豆油卖,本小利薄,难以成大气候,不如自己开油坊赚钱快。”
“刘乐仁是一个……不断寻找商机的人。当他把上千亩涝洼地弄到手后,也着实犯了一些心思。那个时候,大多数年景雨水量大。……一片汪洋,……刘乐仁就想到把洼地里的水排出去,解决靠天吃饭的问题。他……出钱出力,……终于完成了长达 10 多里的九曲河工程。……留下了一条养育后人的母亲之河。……庄稼连年丰收。”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南油坊的衰亡只有短短的30多年。
“从40年代末,这个显赫一时的家族就开始分崩离析……”
《南油坊那些事儿》把衰亡的责任归咎于家庭内部矛盾和外部土匪的绑架勒索:
“是刘乐仁的孙辈,打破了这种富裕安逸的格局,一桩绑架事件破去了他家许多钱财……经过这一折腾,刘乐仁家族的鼎盛中兴从此就没有了。”
“家族迅速崛起人口迅速膨胀的同时,内部矛盾也逐渐扩大。……先进与落后,激进与保守,各种矛盾接踵而至,暴露无疑。为家产你争我斗;为一口气互不相让;妻妾之间争风吃醋。”
我认为,把衰亡的责任只归咎于家庭内部矛盾和外部土匪的绑架勒索是不全面的。社会的发展变化是南油坊衰落的根本原因。三四十年代的旧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这对于国内一大批小农作坊业者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这时期的南油坊一是缺少资金,产品外销困难,收入锐减,没有抗外部击打能力。“(土匪)限10日内送两万块银元到方山庙赎人,若不然,就地撕票!这一突然变故,对南油坊刘家大院是一个震惊。刘寻源像热锅上的蚂蚁,坐卧不安,他急忙召集族人商量。大伙儿你看我我看你,谁也没有好法子。”这么大的一个家族让2万大洋逼的没办法,可以看出,家族基本没有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二是思想守旧、自我封闭,自我满足,不善于接受和学习新事物、对外来新思想、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排斥的态度等因素,偏离社会发展轨道越来越远。面对问题,竟然想着靠神的力量解决家族内部矛盾。“这个时候,掌门人……就带领族人走进了神的世界,……”三是家族不断地分解。每一次家族的分解,都会极大地削弱家族的物力人力财力,不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如“刘立源的大儿子被抓去后,刘立源倾其所有并变卖了几亩好地往回赎人。……好端端的一个大家庭,被逼上绝路。……那年春天,一家人吃饭都成了问题。……一个大家庭就出现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这种矛盾一直延续到很晚”。
对于一个大家族来说,这应该是件小事,而对于刘立源家庭来说,就是一件大事,刘立源遇到这样的问题选择自己承担,因为兄弟们都分家了,各人过各人的日子,致使刘立源生活陷于困境。
三、艺术欣赏
该书以写实手法,记述了一个曾经真实发生过的事件。体例上总、分结合。总述:叙述了南油坊的发展变迁史。分述:南油坊的刘乐仁及其子孙近20人的平凡事迹。作者力求写实与文学欣赏相结合,追求故事性、思想性、文学性。叙事中蕴含趣味、欣赏时不乏立志与哲理启迪。
该书事件是现实发生的,人物是真实存在的,对人物和事件评述基调不扩大、不缩小。作者旨在通过还原一个个历史小人物,帮助我们吹去层层沙尘,清晰南油坊的兴衰轨迹,希望读者从中读出点教训、读出点启示。
在此,由衷的感谢作者!
2021.5.6于潍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