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价值观就是什么更重要和什么最重要的想法。
两个百分之八十满足的选项叠在一起就只有百分之六十四的满足率了。
妄念太多
一夜暴富
一夜暴富是产生于人们上车的心理,很多人上车所抱有的心理就是希望一夜暴富,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人们就去找各种各样的选择,期望自己达到一夜暴富的状态。
这种行为逻辑是没有问题的,但很多时候我们要考虑现状,当我们想要一夜暴富时,就是在想要收益上升,作为平衡方的风险(风险和收益通常都是相对的)肯定也会上升,毕竟这是正相关的,于是接下来的情况也就显而易见。
作为风险最低、收益较小的比特币就被人们轻易的PASS掉了,每个人的心理直觉都是避免购买贵的东西,认为他们的上涨空间很小,但是比特币2017年从5300人民币涨到了84315人民币,涨幅逼近16倍,请问有多少种风险更高的币种收益却达不到这个涨幅?
归根到底,数字货币现在种类太多了,最初的时候只有比特币、莱特币这种币,人们都说比特币是金,莱特币是银,具有很强的辨识性,慢慢地,更多的竞争币出现,这些竞争币大多数都死了(指仅将比特币源码稍作修改的竞争币),而后以太坊出现后出现大量ICO的币,这个时候各种各样的币就出现了,而且基本上都有大量资金捧着玩,再加上那段时间大家都喜欢分叉比特币,当市场的市值疯狂上升时,也引来了各路淘金者,那些疯狂的事情必定以疯狂的结局结束。
选择太多时,人们的判断力会下降,这是从外部来看的,每个人想找到最优的选择但是最优的选择又哪是那么容易找到的?内部看,人们会有不同的期望,比如当人们做选择时,大家会找几个不太高的选择:
比较新的币吧(价格还没有炒起来)
团队稍微靠谱点吧(还没ICO完成就跑路)
未来至少翻一倍吧(百倍币的最低要求)
每个选项假设都有百分之八十的项目满足,三个选项就只有百分之五十的项目满足了,更别说实际情况恐怕每个选项都不到百分之五十的项目满足了。
追涨杀跌
追涨杀跌是人们下车时的心理。
尤其是当你上车的位置不怎么靠谱的时候,当大家的心理从一夜暴富变得认清事实后就希望多赚一点是一点,这种情况下就显现出了被套进去的基本心理:追涨杀跌。
当你认为更重要的事情是多赚一点而没有设置目标点的时候,就陷入了多赚一点多赚一点,亏了之后再赚到之前那个价位就下车然后一直赚不到的死套情形。
设置必要的条件在此时就显得格外重要,涨到哪个价位我卖出多少,跌到哪个价位我买进多少,每个地方有严格的限制而不是靠自己的感情用事,那么你就战胜了被市场左右的冲动了。
另外一种方式就是老猫的佛系持币了:屯、配置、不要看。这也是一种战胜冲动心理的方法了。
下车的核心在于是否能把账面浮盈变成真实获益,或者,币币交易里就是你目标资产是否增多。
方法论
设置|必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