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这句话是我一个朋友发在朋友圈的。
她在社交平台的动态是很多女生向往的生活:
豪华酒店丰盛精致的下午茶,市中心街角咖啡店的小确幸,还有海岛酒店的露天泳池。
说实话,我也羡慕她这样的生活,当然,更主要的是羡慕她有钱。
不过,关掉手机我还是老老实实挤我的地铁。
对此,我们共同的朋友小J却总是不能平静的看待。
小J长相普通,家庭条件普通,自己的经济能力普通,但是却有颗躁动的心。
她最近接触上了网贷,并且深陷其中,我们这些小伙伴几乎都收到过关于她的催款电话,她也很久没现身了。
我不知道她现在过的怎么样,也不知道那位名媛朋友对小J的影响有多大,我只记得,小J曾经在她的一条“海岛之行”的状态下评论过这么一句:
“给自己立个flag,今天年底一定要在这里跨年。”
01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在最美的年纪,买最贵的东西。”
“你舍不得买那些有品质的东西,是因为你潜意识里认为自己配不上它们。”
这些缺心眼的话在当下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年轻的生命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那到底什么是“美好”呢?
铺天盖地的广告和各个平台的大V会告诉你是“时尚”,是“爱情”,是“向往的生活”。
一样的纯白棉T,贴上了钩子就是时尚,没有钩子就是老头的汗衫。
爱情用嘴说,虚无缥缈,用行动表示,才算可靠。钻石恒久远,DR一生只能定制一枚。
爱她?爱她就给她五星级的家。
年轻人,你省吃俭用的样子真的很丑,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借钱也要背Chanle的包包,因为你值。因为你配。
我呸!
其实,消费本身没有对错,但是正常人都懂得最基本的量入为出,干啥事都得量力而行。
那些让你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的人是何居心,其实不难猜测。
02
“精致穷”在不知不觉中成了网络流行语。
这个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绝非偶然,因为消费主义的浪潮裹挟,越来越多人喜欢将自己活成一个展示面,这其中里子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前段时间,90后的护士李某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李某每月收入七八千元,却在几年之内欠款数十万元。
其亲友一开始以为她是被非法贷款欺骗才会欠下这么多钱,后来经证实才知道,她是在正规借贷渠道借的钱,这些钱也都是她自己花的。
经记者采访调查发现,李某每月消费在两三万元左右。
她每天上下班只坐网约车,平日路过星巴克一定要买杯咖啡。
周末从不在家,不是去外面吃饭,唱歌,泡吧,就是和朋友去大型商场购物,偶尔还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双休日先后去过云南,重庆,青岛等地打卡。
更要命的是她“只要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想买下来”,据她母亲回忆,女儿经常会买一些诸如烤箱,平衡车,各类摆件的东西,虽然不太昂贵,但买了之后堆在家中也没什么用。
后来,李某的母亲帮其还了23.8万元贷款,可李某仍然背着家里人偷偷借贷,她的母亲也决心要和她断绝关系。
记者曾经问过她:
“你贷这么多钱,有没有想过会还不上?”
她回答的比较随意:
“没想过这些,等到时候再说吧。”
03
据360消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90后在借贷消费市场中占比49.31%,位居亚洲同龄人之首。
支付宝发布的《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显示,在中国近1.7亿的90后人群中,有6500万人开通了花呗。
超前消费本来不是符合中国人观念的消费习惯,可是不知什么人正在悄悄的改变着人们的固有的消费观念,并且似乎已经在年轻人这个群体中得手了。
前几天京东金条的一则三观奇歪的广告,让人们大跌眼镜。
一位农民工带着母亲坐飞机,因为母亲身体不适,赶忙叫来空姐。
空姐二话不说,直接建议他花1290升舱。
农民工不免囊中羞涩,这时后排一位人模狗样的老板说话了:
“这钱我来出。”
正当我以为正道的光就要照在大地上的时候,没想到是帮他从京东金条申请了十五万的借贷额度。
不是说好了你来出吗?说话也不算数啊。
升舱就不头晕了,这头等舱到底有啥魔力?我没坐过,就不敢妄言了。
整个广告看下来我脑子中只有一个问题,借钱这么潇洒,难道不用还的吗?
此类广告更著名的,当然要看头部玩家:
不知道一个小孩子的生日,要怎么过才算是“像模像样”,但这个老爸能借钱给自己的孩子过生日,一看就是个干大事的人。
有他这个觉悟,不愁自己的孩子长大不进入名媛行列。
前文提到的那个李女士,我看是后继有人了。
END
消费主义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善于包装。
当消费被赋予了更多虚妄的意义,不去买单的人就不可避免的变成了“直男”,“抠门”,“不懂生活的人”。
当然,愿意去买单纯粹是个人喜好,大几千的AJ你有能力支付,又愿意为那份“情怀”买单当然可以去买,但是没钱的同志就不要去跟着掺和了,穿AJ的也不必耻笑穿着中国乔丹的。
因为你们或许都有一样的情怀。
你可以说他的鞋是假的,但他也可以怀疑你的情怀不是真的。
话题回到标题,我想了想,不会花钱的人确实很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