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良药!
书,是良药,可以治疗各种“先天不足”。
不能专注,可以去读数学,数学需要全神贯注耐心演算,稍一分散便需推倒重来。久练之,必能改善思考有头无尾,散乱无序的状态。
思维固化,可以去读经院哲学,看似吹毛求疵无实际用途的思辨,实则能令你开放包容,不一样的思辨越多,越能见世间万事万物之广阔,明一时一地一境之渺小。
不够明智,可以去读历史,历史不只是经验,不只是总结。越是深入,越能洞察变化之道,能观大局,能识细微。
如此,凡是你头脑中有任何缺陷均可以找到“特效药”对症补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习惯同时读三本书
一本可以让我在独处时更好的放松,
一本可以让我在处世判事时更有智慧,
一本可以在运筹帷幄之中为我赋能。
三种书,就是三个维度,三种不同的思维模式。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信息的价值体现在信息连接之后,
知识的效用也体现在融会贯通之后。
把各种不同维度的知识,装到自己的脑袋里,能帮助我们拼凑出一个更多维度的饱满的世界。
我读绘画,是想具备如何将二维甚至三维的现实世界,投放到一维的平面。
它有什么用?
它能够提供给我一个解决问题的模式。
要想将一个二维或者三维的事物,放到一维的平面,我需要先感知到我所处的世界,把我眼睛里看到的,身体感知到的“现实”一点一点的拆分开,然后在一步一步用合适的技法处理相对应的“节点”。
这是最好的让自己“回归当下”的练习。
说是放松,其实大脑无时无刻都在运转。
即使只是毫无意义的损耗式的空转。
所谓“放松”其实就是让大脑脱离了“目标”的紧迫感。
就是,当你在做一件事情却不设置任何“目的”时就是放松。
但这种放松是耗能,还是蓄能,就看大脑的运转是主动还是被动。
或者说,是由你主观意识驱动的,还是你潜意识放纵的。
“用进废退”是所有事情的基本演化规律。
说到底放松,是为了放松之后有更强的动力。
撬开固化的思维
我读史哲经典,是想把世界看得更宽广更立体,只有见识过世界这张网的复杂和庞大,才能更好的定位自己的坐标,也才好规划得出前路的方向和路径。
每个人的物理时间一天都是24小时,而世界那么大,存在的时间那么久,我自己哪能探索的过来,况且我还要为我的生活付出很多的时间。
每一部经典著作,都是成百上千万人用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帮你筛选过的,它们都经历了时间的考验。
很多人都会说某些哲学历史的经典没用了,已经过时了。
实际上是因为你还没看懂经典的大用之处在哪里,还没有能力让这些大用为你所用。
这实在是一件让人懊恼的事情。
所以,读经典是考验思维是否固化的一个方式,是考验自己思维开放性的方式。
一本好的经典之作,就是一个逻辑缜密,内容夯实的系统。
是作者花费诸多心力所著,再加上编辑和后期不断的改进。
这样一部经典会让逻辑性差的人,建构起一个坚实的系统基石。
同样也会让逻辑性强的人经历一次深刻的思想交流,直呼过瘾。
探索,提出问题!
还有一本是可以为我赋能的,可以看做是技能增长类的书。
比如:管理学、经济学、营销、心理、、、
当然也要读“经典”。
我读这些是想用先贤大师们的智慧来补自己的经验不足。
然而,我并非是想从书中找答案。
虽然当下,“寻找答案”的读书方式很受推崇。
但,那么多先贤们的实证告诉我,这个世界从来就不缺答案,而且在未来更优质的答案将会用更便捷的方式让我们更轻而易举的获得。
这个世界缺少的从来都是问题。
“问题比答案更有力量!”
因为只有“问题”才能改变世界。
我读这本书,是为了提出问题,提出这个领域的好的有价值的问题。
然后,作用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
因为,提出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才是行动之前正确的开始。
书中的智慧,从来都不在书中,全在书之外,全凭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
当然,尽信书不如无书。
应谨防自己犯“归因谬误”的错误。
而寻章摘句也必然会管中窥豹,不得全貌。
应该要仔细思辨,反复推敲。
比如:当人们都听说:巴菲特搞不懂高科技行业时,你就真的以为他不懂吗?
即便是他自己也这么说的时候。
反正,我不信。
我不信一个那么睿智开放,又拥有极强学习力的老人,会搞不懂一个经济体内的分支。
一定是还有我没有看到的维度。
比如:康德拉季耶夫经济周期理论,
比如:金融中的交易择时理论。
只要一直探索下去,一定还会有其他的未知维度来填补这块无知。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可以说,只要你脑中有想不通的问题,存在才智滞碍之处,一定可以在书中找到顺畅之法。
所以鼓吹“读书无用论”的人无非是停止了读书,停止了探索大用之用。
看一个人在读什么书,就能大致了解这个人的性格偏好。
文艺一点的说法就是
你的眼睛里刻着你读过的书!
苏格拉底说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
我一无所知!”
庄子说: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我最喜欢胡适说的:
怕什么真理无穷,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你喜欢读书吗?
喜欢读什么书呢?
推荐阅读:
让别人在人群中多看你一眼!
孤独是一种能力!
你完不成的那些销售目标,可能是目标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