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网上遇到买买提了,他还是那么腼腆,说是已经离开了德国去了姐姐所在的波兰。
回想在张掖遇到他的时候他形象是那么鲜明,上半张脸就是两只圆溜溜骨碌碌加长睫毛的大眼睛,下半张脸就像非洲丛林的灌木丛一样布满了卷曲的胡子。在我眼中,他是那种‘simple ur life’一族,或许也是大家所认为的‘escapism’一族。他在德国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公司做工程师,只做了一年就离职,带上一本《lonely planet》开始了他的中国之行。
我们相遇之前,他已经在山东的某座深山里学了三个月的中国功夫,接着又辗转江浙、广西,然后到香港延迟签证,沿着深圳广州北上一路到西安,接着又在内蒙鄂尔多斯草原呆了月余,听着令人心醉的呼麦,然后沿古长城一路向西,经甘肃往新疆。
他说,旅程中令他最动容的,是他在内蒙的一家小酒馆,突然邻桌一人起身唱了起来,他听不懂他唱的什么,可是却受到了深深的震撼,那歌声那旋律还有那歌者唱到情深处不自禁的颤抖。
很奇怪,旅程中最深刻的是情感的连接,不管是与山川,还是与生灵。
他说,“当我选择一个人旅行的时候,并不会知道旅途中会出现某些人某个人来分享这段旅程,这种感觉很奇妙!”
“人生就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行,不在旅行中,就在计划旅行。”
“若心在路上,何处不是旅行?”
之前就出现了一群抨击‘说走就走族’的:香榭里大道血拼后就时尚了?维也纳音乐厅陶冶后就艺术气息了?撒哈拉沙漠里穿行过就豪迈了?恒河里沐浴后就顿悟了?终南山小憩后就得道了?不,辞职旅行是一种对青春不负责的作态,青春应该留给奋斗,留给不悔,况且长时间的旅行后,你是不是变得更成功了?更优秀了?不,你反而会因此与社会脱节!回来后随便找一个工作,又做起几年前仍在做的事情,没有一丝进步,没有人生规划,你现在也许觉得没什么,想着反正又饿不死,可是等你老了,大家都事业有成了,不用为生活担忧了,也许你还在忙忙碌碌为生活奔波,到那个时候你是会后悔的。
当今,旅行好像从时尚变成了习惯。大多人希望在旅行中遇见未知,未知的地方,未知的事物,更希望遇见未知的自己。有人说,旅行的意义,不是逃避,不是炫耀,而是洗涤心灵,换一种新的眼光。
见仁见智吧,爱旅行,这并不是一个恶劣的嗜好,他可以是一个爱大自然的人,他可以是一个爱自由的人,就算他是逃避生活吧,那也是他的选择,最终所有人都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迹,你可以说他不成功,却不能评判别人的生活没有意义。
再说,谁说旅行就是要变得更优秀?旅行后你的内心丰富与否只有你自己知道,并且也不必辩解。
旅行也许是无处不在的,不一定在地理的转移中,也许就在生活的点滴中,一下午的无所事事也是难得的一份宁静,穿一件新衣也是一种心情,听一场音乐会,也可以是一场心灵的洗涤,开启一段艳遇也是一种人生际遇,又或者,只是简单回忆一下过去也可算是时空旅行。
每当别人在旅途中问我,‘你在看什么?’
‘看天、看地、看云、看你,看时光带走韶光与容颜,掩埋曾经倔强的生命,再看自己的生活,生活的自己。’
容颜会老,时光会老,可唯有那颗能融化于天地的心,像永不凋零的花,请旅程中的你小心翼翼地把它定格在纯净的琉璃里,把它揉进夕阳温暖的余晖里,开始这段无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