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一节 心如明镜 觉察自我
认识自我的多棱镜:
独特的人格
1、人格具有整体性,人格有多种成分和物质,比如能力、气质、性格等,紧密相连、相互作用形成这个有机体
2、人格具有独特性,人与人之间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存在差异,每个人不尽相同。
3、人格具有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即人格相对稳定。
4、人格具有社会性,人格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形成的,无法脱离社会存在,必然反映所处时代的文化特点。
与生俱来的气质:
希波克拉底提出体液说
1、胆汁质,坦率热情,精力旺盛、思维敏捷等,但时常缺乏耐心。
2、多血质,活泼好动,思维敏捷、善于交际等,但有时候情绪不太稳定。
3、粘液质,情绪不晚发生也不易外露、善于交际、学习工作效率高等,易于产生情感但情感体验不深。
4、抑郁质,情感体验深刻,易多愁善感,富于想象,思维深刻,有点胆小怕事、优柔寡断。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但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处事方式、工作效率和情绪反应方式。
后天塑造的性格:
后天可以塑造的性格部分受环境和经历的影响比较明显,了解自己的性格,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成为更好的自己。
觉察自我的情绪:
撕开情绪的伪装,情绪可导致生理反应,在排队气质性病变的基础上,我们要反思是否经历了挫折、遭受了压力或体验了丧失。
自我差异理论:
自我体验主要取决于自我的现状与对照标准之间的差异。有两个因素,一是“个体自我评价的类型”,二是评价所发生的情绪情境。
发现自我的兴趣:
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在人的学习和活动中起着动力作用。
第二节 心随我动 调适自我
调适情绪 ABC理论
A是诱发事件,B是信念,C是情绪和行为结果。
情绪是伴随思维而产生,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思维造成的。因此,改变思维能够改变情绪
不合理的情绪主要有三个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糟糕至极。重塑合理认知有四步,一是觉察自己的情绪或者行为C。二是找出使自己产生殿堂情绪的诱发事件A。三是挖掘自己对诱发事件的解释、评价和看法,即所持的信念B。四是进行真实性检验,验证负性思维并不那么正确。
叙事疗法:
倾听来访者的故事,帮助他们寻找故事的遗漏片段,找出“闪光”事件,唤醒来访者内在积极的力量,重构人生故事,促使认知改变。
叙事的方法:
人不等于问题、寻找例外。重写故事(主线与支线(寻找独特事件、按图索骥、寻找多个支线故事))。
正念疗法:
源于东方禅修。
正念的对象,临床患者、心理障碍群体、普通人群。正念练习,正念呼吸、身体扫描、正念行走、正念进食、正念倾听、正念想法、正念生活。
第三节 做一个幸福的人
基因与幸福:
基因参与幸福,但不完全决定幸福。
物质不等于幸福:
基本物质需求被满足后,幸福感不会随钱多钱少发生明显变化。
人际关系与幸福:
社会联结有助于提高幸福感、亲密关系的质量决定幸福感、良好的关系有利于大脑。
幸福的公式:幸福=幸福感受的固定指数+个人生活状态+个人主观选择
追寻生命的“四美”
独特之美、梦想之美、坚韧之美、平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