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各大车企相继发布2024年度财务报告,并陆续公布了2025年首季度的财务数据。值得关注的是,资产负债率这一指标是作为评估企业财务稳健性的核心参数,始终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显著区别于其他产业的特质,集中体现在其资本密集型和长回报周期的运营模式上——汽车制造商在初期阶段需要投入巨额资金,且收益回收周期漫长。这种特性直接导致行业内普遍存在较高的资产负债率,成为整个产业链的典型财务特征。
2024年全球主流车企与国内主流车企的负债情况统计表汇总显示:通过数据可一目了然,包括福特、通用、大众等跨国汽车集团,以及吉利、奇瑞、比亚迪等国内领军企业在内的行业标杆,其资产负债率均都在60%以上。该数据引发部分网络观察者担忧,认为高负债结构预示着潜在经营风险,甚至对本土汽车产业稳定性提出质疑。然而事实上,总负债与企业规模和营收相关。
该表格汇总了2024年度全球主要车企的销售业绩、营业收入及债务状况,并依据销售体量进行顺序排列。通过数据对比可直观反映,企业债务规模与其市场表现及财务状况存在显著关联——销售业绩越突出、营业额越高的企业,往往面临更大的原材料采购压力,从而推高总体债务水平。以丰田、大众、福特、现代为代表的跨国汽车集团,其债务总额均突破万亿元大关。其中丰田与大众的债务状况尤为引人注目,两家企业2024年的负债总额已超越同期营业收入。反观国内市场,比亚迪、上汽集团及吉利汽车的债务规模虽均突破5000亿元关口,但2024年下半年呈现显著下降趋势。比亚迪的债务优化尤为显著,降幅达70.71%,若延续2025年首季的改善势头,其年末债务水平有望回落至60%区间。
在评估车企的财务状况时,若总负债数据无法准确反映实际状况,那么究竟哪些核心指标更具参考价值?总负债与企业规模和营收相关,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附息债务才是真实体现企业偿债压力的关键参数,因其直接关联利息支出义务。以丰田、大众、福特为例,其附息债务总额已突破万亿元大关,其中丰田债务规模高达1.8万亿元,在总负债中占比均超过50%。反观国内主流车企,上汽集团与吉利汽车的附息债务分别为945亿元和860亿元,对应负债占比约15%及17%,与国际巨头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
比亚迪总负债规模5847亿元,在去年交付了427万辆汽车,营业收入攀升至7771亿元量级,销量、营收双双问鼎国产车企榜首。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其带息债务仅占总负债的5%,约合286亿元。在评估企业运营稳健性的关键指标中,应付账款占据重要位置——该指标反映企业因采购原材料、接受服务产生的待支付款项,其占比越低,意味着企业对供应商款项的结算效率越高。当前国内主要车企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普遍处于205-127天区间,而比亚迪与吉利均维持127天的行业低位水平。这种财务管控能力与其技术创新形成双轮驱动,正是比亚迪在新能源转型浪潮中持续领跑的核心竞争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