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历导致了天才晚成?

“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即使一头健康的猛兽,当它不饿的时候,如果用鞭子强迫它不断的吞食,特别是,当人们强迫喂给它吃的食物是经过适当选择的时候,也会使它丧失其贪吃的习性。”

——爱因斯坦

1

最近在读《再见,平庸时代》,书中有个观点,引起了我的关注:Bruce Weinberg和BenjiaminJones分析了1900至2008年物理学、化学、生理学与医学领域的525名诺贝尔获奖得主,这几个领域表现出这样的趋势,即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者作出开拓性研究并获奖的年纪越来越大。1905年,诺贝尔奖物理学奖平均获奖年龄是35岁,到了1985年则是50岁。1905年前,20%的诺奖颁发给了30岁以前的研究者,2000年以后几乎没有这类天才。

为考证书中该观点,我搜索了相关的研究资料,拜读了上述相关研究论文,发现了更多的佐证素材,证明了相似的结论:在30岁左右获得重要成果的科学家的频数不断下降,科研创造峰值平均年龄逐步递增。

以诺贝尔化学奖为例,诺奖得主们的平均成果年龄,在1871年-1900年为34.73岁;1901年-1950年为35.55岁;1961-2004年为42.64岁。(数据来源:诺贝尔奖官网)

有学者则指出,教育经历是导致早期创新研究成果产量下降的原因。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似乎有悖于传统的观点:教育经历是获得重要研究发现的敲门砖,教育层次越高,越有机会获得更多的研究成果。

一个数据可以支撑此观点:1901年至2013年间,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中,最高学位为博士学位的占96.8%【注1】。

那么,天才晚成果真是教育经历导致的么?

教育是否正背负着不公正的待见?

2

联想到了最近读的另外一本书《爱因斯坦文集》,从这位公认的开创了物理新纪元的伟大科学家的文字中,可以读出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众所周知,当爱因斯坦提出著名的光量子假说的时候,他才26岁,还只是名普通的瑞士伯尔尼专利审查员。而正是因对光电效应的解释,在16年后凭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文集中,爱因斯坦回想自己当初在瑞士苏黎世工业大学的读书经历,他重点提到了毕业之前的两门考试,他说,“人们为了考试,不论愿意与否,都得把所有这些废物统统塞进自己的脑袋。这种强制的结果使我如此畏缩不前,以致在我通过最后考试以后,有整整一年时间对科学问题的任何思考都感到扫兴。”

“现代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为,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的会夭折。”

爱因斯坦眼中的现代教育是如此的灰暗,以致笔者,接受“现代教育”到27岁的读书人,读到此后脊背发冷。

如果以天才爱因斯坦的观点,再结合确凿的数据,似乎可以推断出:天才晚成与现代教育经历难脱干系。

如果这个命题成立,那是多么的令人忧伤。

3

可是,事实上,现实就是如此的令人忧伤。

依国内的教育经历判断,不考虑早读书、跳级等特殊情况,一切顺利的话,本硕博连读博士毕业最早也要到27岁。而在本文开头的那篇研究论文也指出:“在对525名诺奖获得者进行分析,在25岁以前获得博士学位的科学家的频次随之减少”。

依据笔者的读书经历,读书阶段不是应付各种入学考试,就是应付各种学业考试、资格考试(尤其是英语四六级考试,多少人大学四年的灰暗记忆与它有关)。等到了硕士阶段、博士阶段就是疲于应付论文和老板的课题……

在这样的环境中,国内的读书人能在30岁左右作出天才的发现或者创造的,的确很难。倒是当年赫赫有名的“少年天才班”,在光鲜与辉煌暗淡之后,人们才意识到拔苗助长只会催生伤仲永的遗憾。

国外的教育因未经历过,不敢妄加推断,但通过万能的Google可以方便的查出,美国理、工博士(5年)毕业的年龄大约在32岁+。

多年的学习积累不仅为以后的科学研究准备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在自己的履历上积累了厚重的年轮。

至于这么多年的读书考试,是否扼杀了珍贵的创造力,谁又知道呢?

学海沉浮三十载,白了天才头。

4

但是仅仅说是因为教育经历导致了天才晚成,那是多么的难以让人信服。其实,我们可以找到更多的看起来比较靠谱的理由。

(1)科学研究成果的峰值年龄一般在职业年龄22岁。也就是说,假若20岁从事某行业研究工作,22年后的42岁将会成为科研创造的峰值年龄。该项结论是Homer,Rushton等人对1000名科研人员进行分析后得出的。

(2)现代科学专业分工越来越复杂,重大科研成果发现的难度与评判的难度越来越高。

(3)科学家队伍不断壮大,专业研究领域竞争激烈,刚涉猎该领域不久的研究者很难做出突破性的成果。

(4)为就业,为谋更好的生计而读书,为功利而作研究的目的性盛行。科学研究是需要长时间孤独与艰辛的探索,而短期的功利性的研究很难收获重大的科研成果。

(5)生活在信息社会,互联网的高度发展不仅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爆炸式的信息量,人们需要处理的信息,特别是碎片化的信息越来越多,占用了有限的宝贵时间。

以上的理由可能有很多,笔者也无意为教育开脱,只是引起读者对该问题的思考与讨论。

教育如何跟的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教育形式怎样有利于受教育者更好的创新与创造?

又想起了爱因斯坦的话:“自由行动和自我负责的教育,比起那种依赖训练,外界权威和追求名利的教育是多么的优越。”

其实,通过教育,培养了受教育者良好的品性、健全的人格、独立思考与洞察能力,这就是教育的成功。

天才晚成没关系,只要成了就好!

注1:数据来源,门伟莉、张志强,诺贝尔科学奖授奖时滞研究【J】,情报学报,2015,34(4)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189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57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85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03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05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2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95评论 3 39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56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98评论 1 29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3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20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95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82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5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5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907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72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