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与阅读会对人的精神产生不同的影响,其差别之大令人难以置信。
因此,这就愈发加大了人们之间本来就存在的思想差异 ——
因为天性的不同,导致有的人热爱「思考」,有的人喜欢「阅读」。
阅读是把某些外来、异质的思想强加于我们的头脑,这些思想与我们的精神是不相吻合的,就像印章强行在石蜡上留下印记一样。
因此,我们的头脑就承受了完全来自外在的压力。
一会儿思考这个,一会儿考虑那个。
既非出于本能,亦非因为喜欢。
大量的单纯的阅读会使我们的精神丧失灵敏性,就像是一根弹簧连续不断地受到重压就会推动弹性。
如果一个人不想动脑思考,最保险的办法就是一旦空闲了就拿起一本书。
这就解释了何以博学多识常使很多人变得比原来更加愚蠢麻木,并阻碍他们的作品获得成功。
正如蒲柏所说,他们始终是:不停地阅读别人,却从来不会被别人阅读。
学者是成天阅读、研究书本的人。
而思想家、天才,以及那些照亮世界、推动人类发展的人,则是直接运用世界这本大书的人。
实际上,只有自己本身的根本思想才具有真理和生命力。
因为,只有这些才是一个人能真正、完全理解的。
阅读别人的思想,如同吃别人的残羹剩饭,或穿陌生人丢弃的旧衣。
通过阅读获得的思想与自己心中萌发的思想相比,正如史前植物的化石遗迹与春天里蓬勃茂盛的植物相比一样。
阅读只是独自思考的代替物。
阅读时,一个人本身的思想是在被别人的思想牵引管束。
此外,很多书籍都无甚益处。
除了向我们表明错误的路径如此之多,如果一个人听从这类书的引导,就会误入岐途。
但是,受天赋指引的人,亦即独立、自发、正确思考的人,却拥有能够找到正确方向的罗盘。
因此,一个人应当只有在自己的思想源泉干涸的时候才去读书 ——
即使是最优秀的头脑也会经常发生思维停滞不前的情况。
因手拿书本阅读而赶跑自己的原创思想,不啻是冒犯神灵的罪过。
只有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获得的知识,才能融入我们的思想体系,成为整个思维体系的一个鲜活部分,并与整体保持一种完整、坚实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