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师范大学杀人案登上了微博热搜榜,这是继‘复旦投毒案’之后,再一次被大众推向风口浪尖上的大学宿舍问题。我们可能会想,他们明明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高校生,为何会做出如此不理智得行为?为何会造成每个人都不希望的悲剧?这些问题的答案值得每一个人去深思。
据在遇害的宿舍的人说,受害者和嫌疑人平常就有一些矛盾,但有天因受害者在宿舍唱歌与嫌疑人发生争吵与冲突,于是后来嫌疑人就买了把菜刀把受害者叫到自习室并把其杀害。显而易见,这是舍友行为引起不满而造成的悲剧。其实除此之外,大学宿舍存在的普遍的问题还很多,比如说联手排挤一个人;有关作息时间的争论,什么时候关灯起床等;形成两三个小集体而且各自之间互不理睬;各家自扫门前雪,不顾宿舍的荣誉和利益……
首先,每个人的差异性是引起矛盾冲突的根源。大学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之前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不样,而且家庭背景和性格上也有差异,尤其是在细枝末节上的问题上的处理方式都不同。于是有些人把舍友比喻成“容器人”,本是透明却是封闭的,一旦接近就会发生碰撞。其实,这个比喻虽有些偏激,但也不是毫无道理的。例如,在关于开空调这件事上,有些人怕冷,有些人怕热,而且开的时间段不同就造成了意见上的分歧。我想,对于这样的问题,宿友之间就应该多交流多沟通,了解对方的想法,同时也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想法,少些碰撞多些融合,这样自己舒服,别人也舒服,利己又利人的事为何不去做呢?
其次,如今很多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被贴上“个性鲜明”的标签,而且这个标签已逐渐的由褒义词变成了一个中性词。一些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父母和其他长辈宠爱,捧成手心的宝,家里最好的东西都给他,便就形成了一种优越感和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在处理事情时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顾别人的感受,又或者受不了一点委屈,其他人纳闷独生子女为何那么娇气,独生子女纳闷为什么其他人不能理解自己,于是矛盾就产生了。其实吧,我觉得,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其他人,如果在集体生活的话,就不应该以自我为中心了,毕竟不是身边的每个人都会像父母那样体谅你,迁就你,而是应该以集体为中心,这样才能拥有和谐的集体生活。
最后,在社交媒体创造的舒适区里,有的人逐渐地逃避人际交往,手机中的朋友圈越来越大,生活中的社交圈却越来越小。他们会是花时间在虚拟的社交圈去吐槽去聊天,也不踏出宿舍一步去跟别人倾诉,去认识新的朋友。更何况,很多在微信上聊得热火朝天的人,在现实中却是零交流。所以,放下你们的手机,放眼于身边的生活,或许你们会因为一朵花,一首歌,抑或一本书而成为朋友。
在新闻,网络看到类似这样的新闻,有些人就会这样的事情离自己很遥远,其实不以为然。越有这种想法的人就越容易忽视一些细枝末节上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非常重要,也需要技巧。在处理事情时,我们既要保持自己的底线,也要尊重别人的底线。因为一些细节,一些习惯,它们就能影响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