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弘扬“林州红旗渠精神”实践团队
没有住的地方自己建。修渠民工自己动手,想尽各种办法解决住的问题。大家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就睡在山崖下、石缝中,有的垒石庵,有的挖窑洞,有的露天打铺,睡在没有房顶、没有床、更没有火的石板上,薅把茅草当铺草,真是铺地盖天。几块布撑起来,就是指挥千军万马的指挥部。在10年的修渠中,住地再难再苦,可是整个工地上没有任何人用修渠的钱盖过一间房子。
没有工具自己带。民工们带着家里的铁镢、铁锹、小推车上了工地,用这些原始的劳动工具,开始了修建红旗渠这样的大工程。
没有石灰自己烧。修建红旗渠石灰用量非常大,石灰供应不上成了修渠的主要障碍。指挥部发动群众,在全县招收烧制石灰的能手。东姚公社的‚烧灰王‛原树泉,自告奋勇献计烧石灰。河顺公社在学习原树泉烧灰法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明窑堆石烧灰法,一窑可以烧400公斤石灰,彻底解决了工地用石灰难的问题。
没有炸药自己造。石灰难问题解决了又出现了炸药难的问题。于是县委、县政府从全县58万人口中招聘制造炸药的人才。经过考核选拔,确定了人员,办起了工厂,解决了炸药难的问题。
没有水泥自己制。要办水泥厂,首先得有技术人才。听说合涧公社雪山大队有个老人,曾在太原水泥厂当过工程师,现在退休在家。指挥部工作人员不辞辛苦,翻山越岭徒步90多里登门邀请。老人凭着对家乡人民的无限崇敬,不顾自己年迈,下山筹办水泥厂,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保证了建渠的顺利进行。
依靠群众的力量,工地先后办起了机械厂、荆编厂、车辆修配厂等,解决了资金和物资的短缺。红旗渠建设总投资:6868.64万元,国家投资1025.98万元,占14.94%,林县县、社、队三级自筹投资5839.66万元,占85.06%。并通过修渠实践培养出工程师、技术员、石匠、铁匠等一大批能工巧匠。毫不夸张地讲,一部红旗渠修建史,就是一部人民群众的发明创造史。